第287章 二战天平的倾斜(第2页)

 4月,日军借助海上舰队优势,向东南沿海发动入侵,一举占领福州,9月时又被国军收复,日军全线退出福州。

 由此三场战役,可见日军的战斗力已经远远不如全面侵华初期,中国军队已经能在历次战斗中与日军抗衡,甚至获胜。

 原本在全国抗战形势向好之际,国军却又因自身问题地遭遇了一场引以为耻的大败。

 1941年5月,日军向山西南部发动进攻,中条山战役爆发。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黄河的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东面连接太行山形成天然屏障。

 对于日军来说,得到它就等于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以渡河南下,又可以问津陇海、侵占中原,甚至可以北上。

 此战日方投入兵力约十万参战,中方投入国军近二十万人。

 但是由于国军准备并不充分,中条山各险要地区并未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也没有按时储备给养,导致参战区的物资极度匮乏。

 且中条山守军成分复杂,有中央军、地方军,各部队之间协调困难,甚至存在利益冲突和矛盾。

 在战役中各军见死不救,以图自保。

 而此战日军却早有图谋,准备充足,甚至用上了毒气弹。

 最终导致中条山战役国军损失惨重。

 国军战死四万两千人,被俘三万五千人左右,牺牲将军八人。

 仅伪军就俘虏了国军一万余人。

 而日军公布的损失数据是战死六百七十三人,负伤两千两百九十二人。

 即便是国军公布的杀伤日军人数也仅为九千余人。

 日军也在战役中实现了对中条山地区的占领,基本达到了战役目的。

 使中国北方抗战陷入了极其困难的境地,也使敌后根据地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由于此战战损比实在太大,根本无法给全国军民一个交代,因此国民党也将此战视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从中条山战役中获得重大战果,重燃侵略嚣张气焰的日军,于1941年9月,再次集结十二万兵力向长沙发动大规模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