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二战天平的倾斜(第3页)

 国家派出三十万兵力参战,由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

 第二次长沙会战爆发。

 日军前期突破国军防线,一度攻入长沙,但在国军的坚决反击下损失惨重,最终日军被迫撤回会战前的区域。

 但是国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国军击毙日军一万七千余人,但自身伤亡也高达七万人,且长沙城被攻破,受破坏严重。

 与此同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行,欧亚两大战场的法西斯侵略者都从高速占领扩展陷入了被动相持阶段。

 德国和日本这两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开始显现疲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天平开始倾向反法西斯同盟。

 原本保持中立态度坐享战争红利的美国,也预判到了此次战争的走向。

 为了以胜利者成为战后最大利益瓜分者,美国开始逐渐倾向于支持反法西斯同盟。

 并切断对日本的出口物资,作为在经济上对日本进行牵制和打击的重要手段。

 而资源极度匮乏,严重依赖从美国进口石油、钢铁等战争物资的日本,自然明确知晓被切断战争供血后,日本战败被瓜分将成必然。

 于是日本为了避免战败亡国的下场,进入了最后的疯狂。

 悍然制定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希望通过奇袭打乱美国部署,争取谈判筹码,获得更有利的局面。

 日本认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力量虽强大,但过于分散,且对日本的战争决心和能力估计不足,认为通过偷袭珍珠港可以给美国太平洋舰队造成毁灭性打击,使美国在短期内无法对日本构成威胁,从而为日本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赢得时间和空间。

 还自以为通过这次袭击,可以打击美国的士气和信心,让美国民众对战争产生恐惧和反感,进而影响美国政府的决策继续对它们出口物资。

 最终,1941年12月7日,举世震惊乃至让人大感迷惑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