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灭大西之战(4)
褒城县在夏朝时属于褒国,后被秦国吞并。西汉时期置褒中县,后西羌人侵入汉中地区,改“褒中县”为“褒城县”。东晋时期更名为“苞中县”,南北朝时期又称为“褒中县”。隋朝前期,杨坚为避其父杨忠之讳,改“褒中县”为“褒内县”,后复称“褒中县”。唐朝时该“褒中县”为“褒城县”。此后宋、元、明都沿置了“褒城县”。明代的“褒城县”县城位于连城山南麓,是在北宋期间的县城基础上改建的,城周四里三分,顶宽一丈五尺,高二丈四尺,城墙内为土墙,外用石砌。城池开设有四门,东为“龙江门”,南为“大通门”,西为“蜀道门”,北为“连云门”。进入崇祯年后,褒城县屡遭农民军蹂躏,城池已破败不堪。赵光远投降李自成后,褒城县也被大顺军占领。马科、贺珍、李定国、艾能奇去关中时,贺珍将褒城县交给了大西军。虎头关以北由大顺军驻守,鸡头关以南由大西军驻守。
驻守褒城县的大西军将领是王尚礼,他正督促军民深挖壕沟时,看到驻守在鸡头关的士兵逃了过来。他从这些士兵那里得知明军来攻后,心想明军也太大胆了吧,1千多人也敢来攻城?他决定给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明军一些颜色看看。
刘雯的警卫营先用大炮炮击褒城,再起飞飞艇,用马克沁从空中扫射城墙上的大西军。此时,王尚礼才知道明军的火力实在凶猛,自己根本挡不住。在明军破城前,王尚礼用剑自裁了。王尚礼死后,城内活着的大西军选择了投降。
刘雯、皮洙占领褒城后,得知江天一、朱化龙已占领了沔县,便率部向30里外的汉中城进军。
此时,陶大鹏率领的泰山军已占领了洋县,正在向城固县挺进。
泰山军从西安赶到盩厔县(今周至县)后,然后来到县城西南约30里的西骆峪,将中型装备坦克、装甲车、汽车留在了峪口,沿着西骆谷水河(今称沙河)进入了傥骆道。
因西骆峪是傥骆道的北入口,历朝历代不仅在这里驻有军队,也设有驿站(西骆驿)。李自成占据陕西后,西骆峪被大顺军占领。飞虎军占领郿县、盩厔县后,驻西骆峪的大顺军投降了明军。现在他们见到泰山军的重型装备后,心想官军究竟有多少坦克、装甲车?
泰山军沿着西骆谷水河前行约40里后,来到了西骆谷水河上游的骆谷关。然后沿着黑河的支流陈家沟河河谷翻越老君岭,再沿着八斗河河谷前行到谷口,便进入了黑河河谷。从这里溯黑河河谷上行约20里,便到了厚畛子镇。
厚畛子镇是黑河与支流厚畛子河交汇之处,故得名。傥骆道上来往的商旅多了,就在这里形成了镇子。大明在这里曾设有巡检司、驿站,李自成占领陕西后,厚畛子镇被大顺军占领。驻扎在这里的大顺军得知李自成已被明军俘获后,选择了投降。
泰山军占领厚畛子镇后,沿着黑河河谷继续前行,来到了都督门(位于今老县城村西10里)。三国时期姜维曾驻扎在这里,因此被称为“都督门”。过了都督门,就是汉江支流湑水河的上游河谷,泰山军从这里向西南翻越了兴隆山(太白山的支脉)。兴隆山山脚下有个华阳镇,这个镇子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唐代曾在这里设华阳县,后改名为真符县。唐之后,华阳县被裁。进入明代后,朝廷在这里也设有巡检司、驿站,去年赵光远投降李自成后,大顺军占领了华阳镇。马科、贺珍率部去了关中后,大顺军依然占据着华阳镇。驻华阳镇的大顺军见到明军来后,与厚畛子镇的大顺军一样,选择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