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收复襄阳(2)(第2页)

 杨国栋赶到常德时,发现大顺军已攻上了常德城城墙。要是在寒冬季节,沅江还冰封着,可以踩冰渡河,但现在已开春,沅江已解冻,没法踩冰过江了。 

 杨国栋一边派人搜集船只,一边对部下动员道:“此战是我们的第一战,只许胜,不许败。过江后,谁敢后退,杀无赦。” 

 船只搜集来后,君子营士兵开始渡江。 

 正在攻城的大顺军见守城明军来了援军后,就分出一部分人马来到沅江北岸拦截

君子营,杨国栋率部杀退沅江北岸的大顺军后,又率部冲上了常德城头,将大顺军赶出了常德城。 

 率领这支大顺军的将领正是叶云林,他见好不容易攻进常德城,却被从长沙来的明军援军赶出了城,恼火之下就下令将常德城围了起来后,继续攻城。 

 常德城作为常德府的府治,原有卫所,但常德经数次战乱后,卫所已废。常德城的守将叫徐科道,是个千总,左良玉东进后,他奉命带着1000多人接管了常德城。谁知江北的孟长庚得知江南空虚后,就令叶云林渡江南下,来进攻常德了。徐科道不愿逃走,就率部与常德城的乡勇一起抵抗大顺军。但终究寡不敌众,被大顺军攻上了城头,要不是杨国栋来增援,常德城就被攻破了。 

 杨国栋从徐科道手里接过指挥权,再次与攻城的大顺军展开激战,战到第四天,他突然看到城南沅江南岸又来了几千名明军,他们在江边架起大炮就朝攻城的大顺军开炮。炮声响后,城南的大顺军倒下了一大片。 

 叶云林见常德城又来明军的援军后,心想绝不能再让他们过江,于是又分出一部分士兵来到沅江北岸拦截明军。 

 这支增援常德城的正是黄斌卿率领的明军,由于常德城南的沅江江面宽达800米,燧发枪的射程有限,黄斌卿就继续用大炮掩护士兵渡江。来到沅江北岸堵截明军的大顺军见明军炮火凶猛后,又大多逃离了北岸。 

 明军渡江后,用燧发枪击毙了还留在北岸的大顺军,然后向常德城冲去。 

 叶云林见这批明军不仅炮火凶猛,连“火铳”的射程也比自己的火铳远,终于知道攻城无望,于是下令撤退。 

 黄斌卿就与出城的杨国栋开始追杀大顺军,可还是让叶云林带着600多人逃走了。 

 逃到道水河南岸的叶云林见被明军截住了,忙让手下挡住,自己带着十几个亲兵骑着马逃往道水河上游,然后渡过道水河,逃往了澧州。 

 阎养正消灭了这股大顺军后,发电报给黄斌卿,让他赶往石门,消灭那里的大顺军,自己率部渡过道水河,杀向了澧州(今澧县)。 

 澧州始置于南北chao时期,州名取之于贯穿州境的澧水。隋朝时在澧州城旧址上筑新城(今津市新州镇)。朱元璋攻下澧州后,曾置澧州府。洪武五年(1372年)因府城遭洪水冲毁,府治从新城(今津市新洲镇)移建到澧水北岸的今址(今城关镇)。洪武九年(1376年),澧州府降为州,属常德府。洪武三十年(1397年),澧州改属岳州府。永乐二年(1404年),澧州土城墙改为砖砌,城周九里十三步,高一丈五尺,底宽三丈,顶宽一丈八尺,开设六门,城墙外有护城河,河上有吊桥可通往城外。由于澧水经常发大水,此后澧县历代知县都要对城池进行维修、加固。到了崇祯年末后,因战乱城池遭到严重损毁。 

 阎养正率部赶到澧州城时,发现大顺军早已逃走。阎养正进城后,安抚城内军民。不久,黄斌卿从石门发来电报,说占领石门的大顺军也逃走了。 

 原来,叶云林发现来到常德、道水河边的明军的战斗力远在左良玉的明军之上后,知道自己的残军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就连夜率部逃往了公安。 

 黄斌卿、杨国栋、堵正明、徐科道从石门赶到澧州与阎养正会师后,阎养正让杨国栋、徐科道回防常德,谁知他们都不愿意回去,说要跟着你们打到江北去。阎养正拿他们没办法,只得带着他们赶往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