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收复襄阳(2)(第3页)

 公安始建于三国时期,当时刘备(人称左公)屯兵油江口,取“左公安营扎寨”之意,将此命名为“公安”。南北chao时期置公安县,县城初在二圣洲(今二圣寺附近),后来县城北江水冲毁,迁至油江口,取名“梅园镇”。崇祯元年(1628年),梅园镇失火,城池被烧毁,县城移建椒园,为土城。崇祯七年(1634年),李自成迫近荆州,县城又迁建到祝家岗(今称朱家岗,位于县城南15里)。崇祯十六年(16si3)李自成占领公安县城后,将城池摧毁,县城复迁椒园。 

 阎养正率部赶到公安时,发现城内浓烟滚滚,城内的老百姓一边哭天抢地,一边提水灭火。 

 原来,叶云林得知明军追来后,就纵兵抢劫、放火,渡江逃往江北了。阎养正赶紧率部进入县城,帮助百姓把火灭了。 

 由于不知道松滋有没有大顺军,阎养正决定自己在公安渡江北上进攻江陵(即荆州府城),由黄斌卿率杨国栋、徐科道赶往松滋,消灭那里的大顺军后,从松滋渡江,从西部进攻江陵城。 

 由于叶云林逃往江北时,

将江南岸的船只全焚毁了,阎养正必须另找船只渡江。县城的百姓得知官军要渡江进攻江陵城后,纷纷出城,主动为官军找船。 

 找齐船只后,阎养正率部渡过长江,杀向了60里外的江陵城。 

 黄斌卿率部离开公安,赶往120里路外的松滋县城(今老城镇)。 

 松滋县始设于东晋,当时的县城在上明(今老城镇西1里)。南宋时期,县城迁至黑石溪口(今称瀼口,位于老城镇东二里),后来又迁回到上明。进入明代后,成化十二年(1476年)知县石敏中始筑土城墙,城周五里,高一丈二尺,城外护城河宽二丈五尺,深八尺。嘉靖三十四年,土城遭水淹坍塌,知县张家传将城墙改筑砖石。城墙开四门,门上均建有城楼。崇祯年间知县何志盖又对城墙进行了修缮,谁知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占领了松滋,乡勇头目杜秀逸赶走了李自成任命的县令,次年,老回回马守应又来到松滋,杀了杜秀逸。马守应病死后,他的部下大多随张献忠去了四川。左良玉趁机收复了松滋。 

 黄斌卿赶到松滋后,发现占领松滋城的大顺军烧毁了江南岸的船只后,也逃到了江北,看来叶云林料到明军会赶到松滋,就通知他们也撤到了江北。 

 至此,趁乱突袭到长江以南的大顺军基本被肃清。 

 黄斌卿在松滋百姓的帮助下,也渡过了长江。他们沿着长江北岸向东走了10多里路后,听见江中传来一阵汽笛声。黄斌卿用望远镜朝江中一看,那是霍玉书的镇江水师护送的赶往重庆的船队。 

 江中的霍玉书也发现了北岸的明军,他用旗语告诉黄斌卿,刚刚他已用舰炮击沉了大顺军在江陵的水师舰船,也摧毁了大顺军在江陵城城墙上的大炮,不过因兵部令武鸣中、柴济汉、齐前业急速赶往重庆,因此背嵬军不能上岸帮你们进攻荆州府了。 

 黄斌卿用旗语向霍玉书表示感谢。 

 他们送别溯江而上的船队后,杨国栋、徐科道问黄斌卿:“江中的船只怎么不需要划桨的?” 

 离开常德后,黄斌卿已告诉过他们有关燧发枪、步兵炮、手掷弹的事,现在见他们问起江中船舶的事,就说道:“这些船都是靠蒸汽机驱动的,不需要划桨。” 

 “蒸汽机是什么机器?” 

 黄斌卿没去过苏州,有关蒸汽机的事,也是从阎养正那里听来的,就说道:“蒸汽机就是烧开水的机器。” 

 “烧开水就能驱动船舶?” 

 “嗯,这种机器不仅能驱动船舶,还能驱动车子,驱动织布机。” 

 “这些机器是谁造的?” 

 ...... 

 杨国栋、徐科道一边问个没完,一边随黄斌卿赶往江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