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河西走廊(8)(第2页)

 大军沿着疏勒河河谷继续向西,行走了约250里后,来到了罕东城。 

 汉武帝打败河西走廊的匈奴人后,在瓜州地区设冥安、渊泉、广至三县,隶敦煌郡。唐代在此设县。因这里盛产各类瓜果,取县名为“瓜州”,此后就有了“瓜州”之名,不过瓜州的县治叫“苦峪城”。 

 瓜州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商人从东而来后,可以通过三条道去往西域。北路,经星星峡、哈密、巴里坤、吉尔萨木、到乌鲁木齐,然后经石河子、霍城,到达伊犁盆地;中路,经玉门关、吐鲁番、焉耆、轮台、拜城,到达喀什;南路经阳关、若羌、且末、于田,到达叶尔羌(今称莎车)。不过,自汉代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疏勒河不断萎缩,曾绿草成荫的玉门关盆地、阳关盆地逐渐荒漠化,到了唐代,玉门关盆地、阳关盆地基本成了荒漠,已不再适合人类居住。法显出玉门关去往西域时,玉门关早已不再是商贾云集的繁荣城镇,他记录道,“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失去水源的玉门关、阳关在丝绸之路的价值越来越弱,唐代不得不将汉代的玉门关迁至了东边的玉门县城。到了明代,汉代的“玉门关”彻底废弃,“阳关”则永远退

出了历史舞台,史书上再也没“阳关”的任何记录。此后,丝绸之路的南路、中路也失去了曾经的辉煌,商人已很少再走这条道了。随着丝绸之路南路、中路的衰落,沙洲城(今敦煌)的地位也随之下降,也不再享有丝绸之路上的独尊地位,丝绸之路上只剩下瓜州还保持着繁荣。 

 瓜州在唐末被吐蕃人占领,后被归义军夺回。此后西夏、元朝统治这里。朱元璋收复河西走廊后,在这里设“罕东卫”,就有了“罕东城”(今瓜州县城)。正德十一年(1516年),吐鲁番汗国占领了瓜州,次年被明军夺回。此后,瓜州成了明军在河西走廊最靠西的防御城镇。肃州卫降李自成后,驻瓜州的明金也降了李自成,陈万镒反正后,他们自然又成了明军。 

 正德十七年(1517年),明军夺回瓜州城后,也在瓜州城东南90里的苦峪城(今锁阳古城)驻军。苦峪城是西晋时期晋昌县的县城,隋代常乐县的县城,唐代瓜州县的县城,它是个南北长约470米,东西宽约430米的土城。“关西六卫”内迁后,苦峪城被废弃。正德十七年,明军夺回瓜州后,在苦峪城再次驻军。在后世,因城外盛产“锁阳”,因此将“苦峪城”改称为“锁阳城”。 

 征西军在瓜州休整2天,顺便补充了粮草、淡水后,向北攀爬红柳园南山(今称柳园南山,属马鬃山脉)。行军约150里后,来到了红柳园(今称柳园)。 

 红柳园是丝绸之路在马鬃山的一个驿站,当年这里长有红柳,就把它称为“红柳园”。现在的红柳园附近大多是光秃秃的,几乎啥都没长,裸露的岩石成黑色,似乎是被数万年前喷发的火山烧黑的。 

 叶尔羌汗国占领哈密后,在红柳园设有前哨,这些哨兵见山下来了数万明军后,慌忙逃离了。他们要赶回哈密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