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河西走廊(8)


 陈万镒陪着李鸿雷来到肃州城西约40里的嘉峪关。 

 宋元以前,嘉峪关并没有长城,只有稽查来往人员、商人的哨所。朱元璋占领河西走廊后,宋国公冯胜奉命在嘉峪关修筑关城。弘治年间修筑了关楼,正德年间又修筑了东楼、西楼。东楼光化楼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楼柔远楼意为怀柔致远,安定西陲。嘉靖年间对已有建筑又进行了加固,并修筑了两翼长城,北接黑山(即悬臂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嘉峪关经断断续续修建了168年后,形成了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的军事重镇,在战时,它是金戈铁马的坚固堡垒,平时是丝绸之路上出入境“海关”,关城内曾店铺林立,商人往来不绝。 

 李鸿雷对陈万镒说道:“陈大人,你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呀。” 

 陈万镒明白,李鸿雷去了关西后,自己不仅要守住关城,还要做好征西军的后勤补给,所以李鸿雷会这么说,于是他说道:“大人,请你放心,我一定尽职尽力,不负你的厚望。如有差错,我让我的亲兵提着我的脑袋来见你。” 

 “好好干,今后你还大有可为呢。” 

 “悉听大人调遣。” 

 李鸿雷与陈万镒告别后,带着辛思忠、杨光裕、邬思、张承祖、祁特本尔贝、腾吉斯,向西而行。 

 行走约140里后,来到了赤斤镇(今赤金镇)。永乐年间,朝廷曾在这里设赤斤蒙古卫,因此成镇。赤斤镇的城墙是土城墙,周长二里三分,设南北两门。赤斤蒙古卫内迁后,这里只剩下了居民,他们利用赤斤河河水灌溉、耕作。历史上,1862年,淘金人在赤斤河的上游淘金时,发现有石油泉,于是将赤斤河的上游称为“石油河”,因为发现了石油泉,就有了中国第一个油田——玉门油田。又因为“斤”、“金”同音,人们就将“赤斤河”下游改称“赤金河”,赤斤镇成了“赤金镇”。 

 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军在瓜州击退吐鲁番汗国的军队,赤斤又有了明军驻扎。肃州卫投降大顺朝后,赤斤明军也成了大顺军。陈万镒反正后,赤斤的驻军又变回了明军,他们已接到了陈万镒的命令,做好征西军的后勤工作。 

 从赤斤又向西行军约90里后,李鸿雷来到了玉门城。 

 汉代时,在这里始设玉门县,后玉门镇毁于战火。隋代再置玉门县,唐代对县城筑土墙,城周三里三分,设南北两门,唐末被吐蕃人占领,后被归义军夺回。此后,归西夏、元朝统治。朱元璋收复河西走廊后,归赤斤蒙古卫管辖。正德年间曾被吐鲁番汗国占领,嘉靖二十四年被明军夺回。 

 玉门城的南部是祁连山脉,北部是马鬃山,两山间是由疏勒河冲积而成的玉门盆地。 

 疏勒河是河西走廊的大水系,因发源于祁连山支脉疏勒山北坡,故城疏勒河,其从源头流出后,一直朝西北方向流,出昌马峡谷后,流经玉门,再转西流,过瓜州,在沙洲(今敦煌)境内与西拉嘎金河(今称党河)汇流后,向西流入罗布泊。疏勒河的河水主要靠雪山融水,春季、雨季水量会很大,但因河道渗漏过甚,入地后变成潜流,故即使在雨季,疏勒河也没法通航。到了冬天,疏勒河的有些河段会断流。玉门盆地因有疏勒河滋润,是河西走廊的绿洲,百姓在这里种植粮食、蔬菜、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