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郑成功西行(22)(第3页)

 在嘉陵江右岸,曾英率明军翻越严家山、对门山、灰包山、寨子山,来到了阆中城对岸的锦屏山。 

 驻锦屏山的大西军发现明军来攻后,一边迎战,一边燃起了烽烟。顿时,锦屏山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剧烈的枪声。 

 马元利得知明军在进攻锦屏山后,心想这股敌人是哪来的?是明军残军还是大顺军残军?要是锦屏山落入敌军之手,他们就能利用浮桥进攻阆中城,于是忙下令城内1千名大西军增援南津关,城内的其他大西军也做好了迎战准备。 

 集合起来的大西军刚走出南门“锦屏门”,马元利又得到急报,城东北的“梁山关”也燃起了烽烟。 

 马元利忙来到东门“富春门”城楼,果然看见城东北冒起了一股黑烟。他又心想,进攻梁山关的敌人又是谁?要是梁山关失守,敌人就能很快抵达阆中城。城内还有4千大西军,于是他又派出1千大西军去增援“梁山关”。 

 增援梁山关的大西军还没集结完毕,就听见城东北传来了隆隆的炮声。 

 驻“梁山关”的大西军首先发现的是从嘉陵江下游来的明军舰船,于是点起的烽烟。 

 郑森率舰船拐过嘉陵江的赵家湾,就进入了宽近2里,长约15里的嘉陵江直线江段,他站在甲板上,在望远镜里也看见了前方的“梁山关”。郑森看到关上燃起烽烟后,下令加快速度。舰船向前航行了5里后,他下令向“梁山关”开炮。 

 “梁山关”遭到十几发炮弹的炮击后,城楼倒塌了,关上的大炮也被摧毁了,关上的大西军死伤了一半,余下的大西军已失去了士气,纷纷逃离了关城。 

 郑森率舰船到梁山关后,派水兵登陆占领关城。此时,沿嘉陵江左岸行军的明军步军已到了阆水河河口,“垫江号”、“丰都号”进入阆水河后,将步军分批渡过阆水河。而“石柱号”拐过江湾,炮击从锯山关过来增援“梁山关”的大西军。 

 这股大西军从北门“威德门”离开阆中

城,刚刚经过锯山关来到垭口外就遭到了炮击。他们一边躲避着炮火,一边继续向“梁山关”方向跑着,跑了一段路后,遇到了从“梁山关”逃回来的溃兵,他们才知道关城已失守,于是又掉头向回跑,等跑回锯山关时,发现锯山关也被炸塌了,于是不顾关城上伤员的哭叫,一路跑回了阆中城。 

 他们回到城里后,得知城南的“南津关”已失守,因为增援南津关的大西军有500多人也逃回了城内。现在南津关已没有了枪炮声,敌人不仅占领了对岸的南津关、渡口、浮桥口,还占领了城西对岸的炮台山、任家山,在山上架起大炮后,开始轰击西城墙、滴水关,并封锁了城西嘉陵江边的码头(今鱼翅码头)。 

 马元利见到从梁山关逃回来的溃兵后,才知道是明军来进攻阆中城了。他明白了,派出去的水军被明军舰船灭了,南部县城也失守了。一旦明军占领了城北的锯山关、滴水关,自己就被困在了城内。 

 正如马元利猜测的一样,渡过阆水河的明军迅速进入了盘龙山、锯山间的山谷,占领了锯山关,在穿越了山谷后,又北上进攻滴水关。 

 驻守在滴水关的大西军在被对岸的敌人摧毁了炮台后,本还在想着你们摧毁了炮台也没用,只要你们过不了江,你们就没办法占领关城。谁知从关城南冒出了几百名明军,他们不仅有“火铳”,也有像对岸一样厉害的大炮,于是不得不投降。 

 明军占领盘龙山制高点后,与占领锦屏山、炮台山、任家山的明军一起开始炮击阆中城。“石柱号”、“垫江号”、“丰都号”也来到阆中城城东江段,用舰炮炮击阆中城,并掩护锦屏山的明军通过浮桥,来到了南城墙下。 

 郑森用喇叭大声喊道:“城内的大西军弟兄们听着,我是大明朝四川巡抚秦良玉秦大人手下的郑森。你们现在已被包围,你们要活命的话,唯一的出路就是打开城门向我们投降。” 

 马元利听后,心想秦良玉是我们大西军手下的败将,她什么时候升为四川巡抚了,她手下的“白杆军”怎么有了这么先进的舰船、火器?这个郑森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以前好像就没听说过。我要是向这种无名小辈投降的话,传出去会被人笑掉大牙的,于是下令继续抵抗。 

 郑森、曾英见城内的大西军不想投降,就下令攻城。 

 当数千明军从被炸塌的城门、城墙冲进城内后,与大西军展开了巷战。巷战中,城内的大西军在明军的手掷弹、燧发枪、刺刀、火铳、弓箭、大刀、长矛面前一点也没占到便宜,半个时辰后,城内大西军全部被歼。 

 郑森、曾英来到府衙,马元利正坐在椅子上,四周被十几个明军围着。 

 马元利问道:“你们谁是郑森?” 

 郑森说道:“我就是郑森”,然后指着曾英,告诉马元利:“他叫曾英。” 

 马元利对曾英说道:“我们占领涪州后,曾追杀过你。没想到你却追到这里来了。” 

 曾英说道:“你没想到的多着呢。我们不仅收复了宜宾、泸州、富顺、合江、江津、重庆,还收复了整个顺庆府。” 

 “我们大顺皇帝会带领我们大西军重新占领这些地方的。” 

 郑森听后,问道:“你认为在我们的大炮面前,你们还有翻盘的机会吗?告诉你,朝廷已开始全面实施土改,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分配土地。即使张献忠能逃出生天,今后农民都有饭吃了,他们还会跟着张献忠走吗?” 

 马元利听后,沉默了一会儿,问道:“能给我一根上吊的绳子吗?” 

 郑森说道:“对不起,你连自尽的资格都没有,你必须接受朝廷的审判。” 

 曾英对边上的士兵说道:“把他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