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郑成功西行(15)(第3页)

 灵鹫寨的哨兵发现从东部来了数千明军后,赶紧向赵云贵报告。赵云贵来到崖顶仔细观察,确认来者是官军后,忙跑到崖底,迎接曾英、秦翼明。 

 赵云贵向曾英、秦翼明介绍了最近的局势。 

 七月摇黄军在呼九思(绰号行十万)、王高(绰号黑虎混天星)的率领下占领了营山县城。不久

,李自成的部将马科率部来到了顺庆府北部,摇黄军并没有与马科发生冲突,而是撤离了蓬州、营山。八月,他曾率军民想从大顺军手里夺回县城,可惜未能成功。不久,大西军向占据保宁府、顺庆府北部的大顺军发起了反击,大顺军退出了蓬州、营山,摇黄军头目赵多多(绰号小秦王)率部进驻了营山县城。十月,张献忠任命成都的地痞向用宾为营山县知县。向用宾到任后,号召当地乡绅入城,但没有一个乡绅响应。现在营山县城内,除了当初没撤离的老百姓外,其余的都是摇黄军。 

 曾英与秦翼明商量后,决定由秦翼明率部去攻打摇黄军在营山县的老巢凉水井寨,自己与赵云贵率部去攻打营山县城。 

 计划定下后,秦翼明在向导带领下,率部去攻打位于县城东北20里外的凉水井寨。 

 凉水井寨位于狮子梁山脚下,是由四周丘陵围成的谷地,只有几条小道可通往该谷地。在后世,因修筑了凉水井水库,凉水井寨被淹没。 

 自崇祯十二年(1639年)摇黄军在凉水井寨落脚后,就将这里筑成了堡垒。为了防止官军围困他们,摇黄军令抓来的农民在谷地里开荒种地,凉水井寨俨然成了一个大农场。不过,由于大部分摇黄军已离开寨子去了蓬州、营山、仪陇等地,因此此时的寨内只有三百多名摇黄军。 

 凉水井寨的防御工事再坚固,也顶不住明军的炮火。待明军打开几个缺口,冲进谷地后,凉水井寨内的摇黄军顿时崩溃。寨内的农民见到官军来后,纷纷用手中的扁担、棍棒打击贼军。很快,凉水井寨内的三百多摇黄军被全歼。 

 秦翼明下令摧毁凉水井寨的所有防御工事后,带着士兵赶往营山县城。当他急匆匆赶到营山县城时,曾英、赵云贵已在县衙里等他了。 

 营山县在唐代称为“朗池县”,当时是从相如县分出来的,县治在广德寺(今白马庙)。唐大历五年(770年),“朗池县”县署因战火被毁,县治迁到歇马馆(今营山县城)。北宋年间改“朗池县”为“营山县”,因县城周围山丘起伏如营垒状,故得名。营山县西北60里是仪陇县城,西南30里是蓬州州城运山城。 

 曾英告诉秦翼明:“已全歼了城内3千多摇黄军,知县向用宾、贼军首领赵多多(绰号小秦王)等伪官已被就地正法。” 

 秦翼明说道:“我4千人马去攻打只有300多人把守的凉水井寨,太不合算了”,言下之意是你吃了肉,我喝的是菜汤。 

 曾英笑着说道:“当初我俩都不知道驻守凉水井寨的摇黄军只有300多人。你要是觉得吃亏的话,接下来由你去攻打运山城时,我去攻打仪陇县城。” 

 “要是运山城内也只有几百名贼军呢?” 

 “不会的,我已审讯过俘虏了,驻扎在运山城的贼军有5千多人。” 

 “行,攻打运山城非我莫属。” 

 曾英这才把身边的一位大汉介绍给秦翼明认识:“他就是王开禧,我路过水磨滩时,发现了他的人马。他早把营山县城内的情况侦查清楚了,我就是根据他提供的情报,才轻松拿下了县城。” 

 秦翼明向王开禧施礼后,说道:“前几天就听说你与唐日俞、向衷亮联络后要攻打摇黄军,没想到你果真来进攻营山县城了。” 

 王开禧说道:“本来我想等千佛寨、太蓬山、黑马山的人到齐后,再进攻县城的,谁知你们来了,我就带着曾将军、赵将军先来进攻县城了。” 

 “这么说,你们有几千人马?” 

 “我们几个寨合起来,有4千多人。” 

 秦翼明听后,望着曾英,说道:“我和王开禧来解决运山城的贼军,你和赵云贵去仪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