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郑成功西行(8)
泸州城内,杨畏知、侯永锡正在商量着如何夺回被大西军占领的富顺县城、合江县城。前天,他们攻陷龙透关后,立即对泸州城发起了进攻。驻守在泸州城的大西军见明军攻破了龙透关,主将也不见踪影后,纷纷做鸟兽散,大部分成了明军的俘虏。
两人正商量着,突然一名军官进来报告:“大人,敌人水军来进攻泸州了。”
杨畏知忙问道:“敌人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合江方向来的。”
杨畏知听后心想,难道狄三品从重庆搬援军过来了?可也没这么快呀,于是说道:“准备战斗。”
“是。”
军官去传达命令后,杨畏知、侯永锡来到了东门。
郑森率舰队上行60里后,来到了合江县城。元代,合江县城在神臂山,洪武初年,合江县城迁移到了安乐山。
铁血军用炮火摧毁了大西军设在合江县城城墙上的炮台后,城墙上残存的大西军士兵看着明军舰船扬长而去。
舰队继续上行60多里后,看见了左岸的神臂山。
神臂山(也称神臂岩)是个深入长江的半岛,长约2500米,宽约1000米,因其整体地貌尤如一肢大而长的臂膀伸入长江而得名。它的三面被长江环绕,江岸陡峭,怪石嶙峋,尤其西边为悬崖峭壁,无路可攀,唯有东面与陆路相通。由于此地地势险要,南宋时期为抵御元军,将泸州城搬到了这里,因此神臂山也是老泸州城的所在地。当年宋军、元军在这里进行了34年的拉锯战,城破后,老泸州城被元军摧毁。进入元代后,合江县在老泸州城的废墟上重建了城镇,作为合江县的县治。进入明代后,合江县城搬到了安乐山,神臂山的城镇逐渐被废弃。在后世的今天还留有“老泸州城遗址”。
郑森、矫琨宇、杜泽礼在军校读书时,已了解过这段历史,因此他们肃默地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神臂山,心想今后华夏大地再也不许蛮族肆虐。
过了神臂山,又前行了约80里后,郑森终于看见了泸州城。
泸州古称江阳,南朝梁大同年间置泸州。宋、元之际,蒙古人侵入四川,宋军为了抵抗元军,先后将治所迁到了合江神臂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坚持抗元达35年。到了明代,泸州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
泸州城与江津城一样,也是建在半岛上的,这个半岛叫“江阳半岛”。泸州城经北宋、南宋二三百年的苦心经营,成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州城。城周并不是正方形、长方形,而是呈东西向窄、南北向长的不正规梯形,南、北门距离约390丈,东、西门距离约210丈。城墙为条石砌筑,墙高2丈,宽1丈,东城墙有会津门、东门、凝光门3个城门,南城墙只有南门,西城墙有西门,北城墙有小北门、大北门2个城门,另在西南方向开有小西门,共8个城门,每个城门上均有城楼。进入明代后,对城墙进行过多次修缮。
张献忠曾经三次进攻泸州。第一次是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二月十六日,大西军都督温玉洁率3万人马进攻泸州,泸州知州苏琼率军民抵抗,守将王万春击败了温玉洁。十八日,张献忠亲自率军第二次进攻泸州城,从东门攻入城内,与守军进行了4天巷战,知州苏琼殉国,王万春逃离了泸州城。第三次进攻泸州城,就在几个月前的七月初四,时四川分巡道下南道副使黄谏卿率兵民抵抗,城破后,黄谏卿被俘,不屈被杀,守将王万春战死,其子王于藩逃出了泸州城。大西军占领泸州后,再次对泸州进行了屠0城。
泸州城在遭到张献忠的三次攻城后,城市已近废墟,到处都是断墙残垣,几个月后还没完全恢复生机。历史上,清军南下后,张献忠在明军、清军的夹击下,无心恋战,匆忙江口沉银,率众北逃。临行前实行了“三光政策”,成都、泸州等成一片焦土。清军平定四川后,在泸州旧城的基础上重建了泸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