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郑成功西行(6)
铁血军摧毁佛图关后,鸣响了汽笛。郑森用汽笛声告诉重庆的老百姓,官军来了。重庆的老百姓看着3艘官军舰船离开了塔子山。
舰船到了嘉陵江江口后,开始炮击佛图关对岸的南坪关。
在南宋以前,南坪并不是军事要塞。后来为了抵抗元军,宋将张珏在南岸筑城,形成南平关,与北岸的佛图关互为犄角,以此为重庆城的屏障。不过,与佛图关不同的是,南平关并没有城墙,而是以峭壁成墙,以山与山之间的小路为关。进入明代后,“南平关”被称为了“南坪关”。当年奢崇明叛乱,占据了重庆。秦良玉率兵从东部越过铜锣山,偷偷占领了南坪关,然后趁着黑色,突袭了叛军驻于长江、嘉陵江的水军,彻底摧毁了奢崇明的水军,为大明官军渡江进攻重庆创造了条件。
铁血军将大西军设在南坪关的所有炮台轰平后,继续沿着长江西行。
郑森站在甲板上,望着身后渐渐远去的鹅岭山、南坪,心想今后要是没有了战事,佛图关、南坪关一定是个旅游好去处。
舰队西行60里后,来到了钓鱼嘴半岛。
“钓鱼嘴”半岛的岛形如鱼头,因此将它称为“钓鱼嘴”。半岛长约3公里,宽约1.5公里,它的前半部分是江滩,后半部分是低矮的丘陵。大西军占领重庆后,在这里驻有一支水师。
驻守钓鱼半岛的大西军水兵看见鸣着汽笛前来的船舶后,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遭到了炮击。大西军停泊在江滩的十几艘舰船很快成了碎片,只有几十个大西军水兵逃进了西北部的丘陵,他们躲在树丛中,看着官军舰船绕过半岛后,继续西行。
过了钓鱼半岛,舰队继续西行20多里后来到了黄桷山。
华蓥山从四川盆地北端的大巴山突然射向西南,进入重庆府后,散成了数条支脉。东部的中梁山穿过长江后,在长江两岸形成了海拔200多米的丘陵。黄桷山就是位于长江南岸的小山,因山上长满了黄桷树,故而得名。在后世,由于在黄桷山地区的长江两岸发现了储量巨大的石灰石、白云石,因此很多山头几乎被削平,成了只有十几米高的小石墩。
由于黄桷山能居高临下扼守长江,因此历代都在黄桷山建有军事堡垒,这个堡垒被称为“黄桷堡”。大西军占领江津、重庆后,也在黄桷堡设有炮台。可大西军的炮台在铁血军的炮舰面前连开炮的机会都没有,很快就被轰平了。
过了黄桷堡继续西行40里后,舰队来到了江津城的几江半岛。
江津县城就是建于几江半岛上的城市。秦国灭巴国后,在此设江州县。到了西魏年间,江州县改名为江阳县,县治在僰溪口。北周时期将江阳县县治从僰溪口移至今天的几江半岛。隋代将江阳县改名为江津县,移至持续到了现在。江津县城在明代以前的城墙都是土城墙,到了明代后,成化八年(1472年)用条石砌筑了城墙,墙高2丈,宽1丈。城外有护城壕沟,深1丈,宽1丈2尺。江津城与其它县城不同的是,他并不是只有3个城门,而是有9个城门,分别为东埠门、南安门、大西门、北固门(又名癸水门)、小西门、临江门、嘉惠门、通泰门、迎恩门,每个城门上都建有城楼,四周城墙上设有大炮台8座,小炮台10座,以前炮台上布置的是将军炮,后来大炮台换成红夷大炮,小炮台换成了佛朗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