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郑成功西行(5)
白杆军占领望江关后,郑森率舰船继续前行,航行40多公里后,来到了长寿县的阳关城。
今天的长寿县在唐代分属“乐温县”、“温山县”、“永安县”,元末明玉珍在四川建立“夏国”后,因“乐温县”县境北有“长寿山”,边将“乐温县”改名为“长寿县”,裁减了“温山县”、“永安县”建制,并入长寿县。朱元璋建立大明后,沿置长寿县,隶属重庆府。
黄草峡长2.5公里,两岸悬岩峭壁,江水湍急汹涌,地势十分险要。峡东北岸的山坡,草木稀疏,色如赭红,本名黄泥坡,后有人在此采泥烧陶,又名瓦罐窑。东汉末年,赤甲军在此驻军,以镇变乱,黄泥坡又更名为赤甲山。三国时期,蜀将张飞从湖北荆州率兵攻打益州(今四川成都),曾在赤甲山驻军,诸葛亮曾在此率连弩士劲兵,东出黄草峡,平定越隽。元末,朱元璋的部队也由此攻入四川。今年五月,张献忠也率大西军由此进攻重庆。
“阳关城”就是原“永安县”的县治,就在黄草峡的北岸150米处,是重庆东部的第一个关隘。这个关隘因处于北岸黄草山的南面,因此被称为“阳关城”。后来“阳光城”废弃后,由“永安”演化成了“永丰”,一直延续到了后世,成了今天的永丰村。而阳关城下有“不语滩”,滩边建有码头,也有明代建立的纪念张飞的“桓侯庙”。几个月前张献忠进攻阳关城时,曾在“不语滩”遭到过明军的顽强阻击。张献忠占领长寿县后,不仅在“阳光城”设有派台,也在“不语滩”驻有军队。
驻“不语滩”的大西军看到下游有3艘冒着黑烟船舶前来后也愣了,心想这些不用划桨、不需拉纤的船是怎么过来的?船上肯定装了不少货物,能收到不少税,于是派出3艘巡逻舰前来拦截。还没等这3艘巡逻舰船离岸,就听到了隆隆的炮声。“阳关城”的大西军看到被炸飞的巡逻舰,才知道下游的3艘船舶不是商船,而是敌人的炮舰,立即调转炮口准备还击,可一测距离,它们都在自己的大炮射程之外。“阳关城”的大西军眼睁睁地看着山下“不语滩”的弟兄被炸得血肉横飞。
铁血军轰平了“不语滩”后,开始炮击“阳关城”。大西军在“阳关城”的大炮全被炸得稀巴烂,只有十几个人逃离了关城。
由于“白杆军”在上次阻击大西军时损失惨重,没有更多的兵力来驻守“阳关城”、“不语滩”,因此铁血军轰平了“阳关城”后,也没派兵登陆,而是继续前行。航行了约50公里后,来到了明月峡。
“明月峡”长约5公里,宽约300多米(今修建三峡大坝后,最大宽度可达1800多米)。水道南侧不仅有江心洲,还有3个高耸的石柱,因此能通航的只有北半部分。峡两岸的壁高130多米,南悬崖上有形若满月的溶洞口,故将此峡称为“明月峡”。由于长江在峡首、峡尾各有一个近乎90°的弯道,所有进出峡谷的船舶在峡首、峡尾都不得不改变航向而减速,因此在峡顶架设炮台后,可以很轻松地轰击江里的船舶,明月峡也就成了易守难攻的关隘。明月峡是重庆东部的第二个关隘,历朝历代都在此驻有重兵,张献忠占领重庆后,自然也在明月峡派兵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