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15)(第2页)

 铁血军占领了“杜金卡村”后,干掉了村内的所有哥萨克士兵、猎人,在村内留下了20名士兵,今后“杜金卡”将成为大华公司开采皮亚西诺湖地区铜镍矿、煤矿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皮亚西诺河中游的银矿枯竭后,采矿小镇奥尔洛夫镇被废弃,杜金卡也陷入了萧条。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前苏联在皮亚西诺湖南部的诺里尔河(今norilskaya河)一带发现了多个巨型铜镍矿,于是在1935年建了“诺里尔斯克镇”。诺里尔斯克铜镍矿床分三大片区,即诺里尔斯克矿区、塔尔纳赫矿区、十月矿区,截止到2000年,已探明的矿石量达21.97亿吨,铜储量3210万吨、铜品位1.46%,镍储量1685万吨、镍品位0.767%,钴储量200万吨、钴品位0.1%,黄金储量483吨、黄金品位0.22克\/吨,铂储量2234吨、铂品位1.017克\/吨,钯储量8202吨、钯品位3.732克\/吨,另伴生硒、碲等矿物,是俄罗斯铜、镍、铂、钯的主要产地。诺里尔斯克地区除了有巨量的铜镍矿外,还有储量巨大的煤矿,称为“泰美尔煤田”。随着诺里尔河流域的铜矿、煤矿开采,杜金卡又成了叶尼塞河下游的重镇。

 尚宪勇在杜金卡留下了20名士兵,又派30名士兵进军东部的皮亚西诺湖,清理俄国人在皮亚西诺河中游银矿的俄国人。至

于俄国人在赫塔河上游及泰梅尔河一带建立的过冬营地,由于地域太广,鬼知道这些俄国人的营地在哪里,如要去搜索的话,将付出很多精力,还不如等他们出来补充物资或把狩猎到的皮毛运出来时,再逮捕他们,这叫“守株待兔”。

 尚宪勇率部继续沿着叶尼塞河上行。

 俄国人占领叶尼塞河后,几乎在每条支流的河口都建有哨所,这种哨所如同后世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建的碉堡,里面驻扎有8-12名哥萨克士兵,唯一的区别是,这些哨所不是用砖石或混凝土建造的,而是用木头建造的。杜金卡至图鲁汉斯克之间的坎塔卡河(今khantayka河)、大伊尔加卡河(今bol河)、苏卡利卡河(今和)、库列伊卡河(今kureyka河)等河口都有俄国人的哨所。铁血军每摧毁一个俄国人的哨所,也在哨所里留下8-10名士兵,然后由他们在哨所里“守株待兔”,抓捕进入这些河流的俄国猎人、商人。

 不过,今后铁血军将在大伊尔加卡河河口建立一个港口,这个港口将被命名为“南通港”。

 大伊尔加卡河河口距叶尼塞河河口670多公里,河口宽度达2800米,水深7.3米,在后世,8000吨的海轮可从叶尼塞河河口直达大伊尔加卡河河口。

 铁血军在叶尼塞河下游建了“北通港”、“南通港”后,就有了能通行大型海轮的航线。

 历史上,1929年前苏联在此建设了“伊尔加卡港”,1931年建市,今天是俄罗斯北方最大的木材出口港。

 “库列伊卡河”发源于菩托兰山脉,全长约888公里,是叶尼塞河的右岸支流。自俄国人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占领“图鲁汉斯克”后,也有大批俄国猎人来到库列伊卡河流域,捕猎紫貂、赤狐、狼等皮毛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