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15)(第3页)
在“库列伊卡河”一带生活的土着人除了涅涅茨人,还有汉特人。
汉特人也称奥斯恰克人,原生活在亚伊克河(今称乌拉尔河)以东,500多年前,他们从乌拉尔草原南部迁徙到了鄂毕河流域,与当地居民长期融合后,成了汉特人,因此汉特人的脸型接近东亚人,头发却是黄色的。他们从涅涅茨人那里学会了饲养驯鹿,因此,汉特人主要以狩猎、饲养驯鹿为生。汉特人分北部、南部、东部三支,在库列伊卡河一带生活的汉特人就属于东支,汉特人的每个分支都由军事首领掌握各部落联盟。在俄国人到来前,汉特人也建立过酋长国,归西伯利亚汗国统辖,向汗国提供税赋和兵员。自俄国人灭亡了西伯利亚汗国后,汉特人臣服于俄国人,今后他们将臣服于大明国。
过了“库列伊卡河”河口,就算离开北极圈了。再往南,叶尼塞河两岸的树木变得茂密多了,树木主要以针叶林为主,如云杉、冷杉、落叶松等,也即进入了后世所说的泰加林林带。
几天后,尚宪勇率部来到了“图鲁汉河”河口,消灭了俄国人在河口建立的“印巴茨克”营地。随后来到上游20公里的“图鲁汉斯克”城堡。
自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俄国人在下通古斯卡河与叶尼塞河交汇处的左岸建立了“图鲁汉斯克”城堡后,“图鲁汉斯克”成了俄国人在叶尼塞河下游的重要据点。俄国人为了将从叶尼塞河下游征收来的皮毛运到“曼加结亚”,需要通过大船把货物从“图鲁汉斯克”运到“图鲁汉河”河口,再用小船把货物运到塔兹河与叶尼塞河的分水岭,然后通过连水陆路,用小推车把货物运到塔兹河的支流,最后再装船,把货物运到“曼加结亚”,整个过程如同蚂蚁搬家一样繁琐。后来,哥萨克人为了省事,就干脆把“图鲁汉河”河口的哨所扩建为营地,这个营地被称为“印巴茨克”。
下通古斯卡河发源于贝加尔湖西部安加拉山,它全长约2990公里,在夏季可通航,通航里程约800公里(今图拉以下可通航)。
俄国人来到这里后,可以顺着叶尼塞河而下,去往泰梅尔半岛,也可以沿着下通古斯卡河到达上游后,通过连水陆路,去往雅库特地区的维柳伊河、勒拿河,很多来自俄国的猎人在下通古斯卡河捕猎皮毛动物。经俄国人对“图鲁汉斯克”30多年的经营,“图鲁汉斯克”成了有近千人的大镇,镇内还驻扎着200多名哥萨克士兵。
尚宪勇用炮火告诉“图鲁汉斯克”城内的俄国人,大明国的军人来了。几轮炮火后,500多名铁血军士兵登陆,攻进了“图鲁汉斯克”城,城内残余的几十名哥萨克士兵见守城无望,不得不投降。但是,铁血军不需要俘虏,除了俄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