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14)(第3页)
刘云龙可不会使用后世苏联人的地名,在他的地图上,北地群岛与泰梅尔半岛之间的海峡被称为“泰梅尔海峡”,北地群岛的四个大岛分别被命名为“朱元璋岛”、“朱允炆岛”、“朱棣岛”、“朱高炽岛”。至于其余70多个小岛,他也没有命名,规定今后谁先登上这些小岛,就用谁的名字来命名。
袁时泰的舰队在“泰梅尔海峡”中小心翼翼地航行着,因为它比“西伯利亚南海峡”(今拉普捷夫海峡)更危险,不仅海峡的水下漂浮着很多冰山,天黑后海面上还会飘着浓重的雾。水下的冰山可以利用安装的 “导航振荡器”来避开,但海面上有雾后,根本就不能航行,不得不就地抛锚,待第二天出来的太阳将雾消散后,才能继续航行。
舰队驶出泰梅尔海峡后,就进入了喀拉海。尽管喀拉海的雾比“泰梅尔海峡”要好一点,但海面上也漂着很多浮冰。这些浮冰都是开春后从皮亚西纳河、叶尼塞河、塔兹河、普尔河、纳德姆河、鄂毕河等河流里冲下来的,至今还没全部融化。
舰队往西南方向航行了约800公里后,袁时泰率部继续西行,尚宪勇带着几艘舰船、3000名战士进入了叶尼塞湾。
尚宪勇是河南滑县人,当年跟着袁时中起事后,成了“小袁营”中的一名千总。这次作为袁时泰手下的大将,他将率部进入叶尼塞河,负责消灭叶尼塞河流域的俄国人。
叶尼塞湾长约225公里,入口处宽约150公里,水深在6-20米之间,它的东边就是泰梅尔半岛,西边是格达(gyda)半岛(也称格丹半岛)。
尚宪勇率队进入叶尼塞湾后,发现海湾内的浮冰更多。尽管已是夏天了,但是这些浮冰还是没有全部融化,有些浮冰的厚度在1米以上,长度在几十米以上,舰船如撞上这些浮冰,不是倾覆就是粉身碎骨。舰队在叶尼塞湾内小心地躲避着这些浮冰,突然看见前方有几艘渔船。当地的涅涅茨人并不会造船,能坐船来此捕猎的显然是俄国渔民。
这些俄国渔民看见从湾口进来的机器船,以为是自己国内最新生产的渔船,因此一点都不感到害怕,继续捕猎着海豹、白鲸、独角鲸。
白鲸主要生活于北极地区,进入夏季后,它们会成群结队地向南迁徙,进入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北部沿岸,有时会越过
楚科奇海峡,再向南游上几千公里,来到黑龙江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