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冰封帝国之黑龙江(4)(第2页)

 在后世,中国境

内的绥芬河流入俄罗斯境内后被称为“拉兹多尔纳亚河”,绥芬河在中国境内的绥芬河镇、在俄罗斯境内的波格拉奇内、波克罗夫卡都发现有丰富的砂金矿,波格拉奇内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采金中心。松阿察河、伊曼河、必兴河都是乌苏里江的支流,松阿察河是兴凯湖唯一的出水通道,它从兴凯湖东北方向流出后,在虎头南岛汇入乌苏里江,伊曼河、必兴河为乌苏里江的右岸支流。白志河(满语称莫温河)是从西南部流入兴凯湖的河流,它的主要支流有大黑瞎子河。1860年,清廷与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后,中俄在兴凯湖地区划界,当时是准备以松阿察河、白志河(莫温河)划界的,谁知到了真正划界的时候,俄国人抢先占领了莫温河(白志河),然后逼迫清廷以松阿察河、白棱河(满语称土尔河,位于兴凯湖西北)来划分边界,俄国人一下子拿走了兴凯湖三分之二的湖面面积,只留给中国三分之一的湖泊面积。后来,俄国人将莫温河改名为莫河(1972年又将莫河改名为“梅利古诺夫卡河”(melgunovka河)),将莫温河的支流大黑瞎子河改名为“斯图德纳亚河(河)”,将“伊曼河”改名为“大乌苏尔卡河”,将“必兴河”改名为“比金河”,松阿察河成了中俄之间的界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莫温河、松阿察河、伊曼河、必兴河及其支流都发现了砂金矿,俄国人就在莫河上游建了个采金小镇——涅斯捷卢夫卡,在伊曼河及其支流中建立了波克罗夫卡、萨罗夫卡、新波尔塔夫卡、新波克罗夫卡、杰儿苏等采金小镇,在比金河建立了“比金”(bikin)、“列索皮利诺耶”等采金小镇。弗林河(满人称苏都河)位于婪沟崴东55公里,全长约105公里,它从源头流出后,先向北流,再拐向南,流入鲸海(今日本海)。俄国人占领海参wai地区后,将“弗林河”改名为“基辅卡河”(kiyevka河),后来在基辅卡河发现了丰富的砂金矿,为了开采基辅卡河的砂金矿,俄国人在河的上下游分别建立了“拉佐镇”(lazo)、“别涅夫斯科耶镇”(benevskoe)、“基辅卡镇”。

 在后世,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曾有100多个煤矿,煤质有石煤、褐煤、烟煤。滨海边疆区最大的露天煤矿就是卢切戈尔斯克褐煤矿,储量在2亿吨以上,其次是巴甫洛夫(pavlovsk)褐煤矿(1968年开采),储量在1.57亿吨,巴甫洛夫煤矿的南部是卢扎诺夫卡(luzannovka)煤矿,储量3000万吨左右。巴甫洛夫煤矿、卢扎诺夫卡煤矿属于特种型煤矿,都伴生铝土矿、稀土、稀有金属,伴生的稀土和稀有金属中有钇、铯、铷、锑、锗、铍等,其中铯的品位就达30.3克\/吨、锑品位高达1175克\/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最早开采的煤矿是位于游击队城(俄罗斯占领外东北后,1972年将苏昌改名为“帕尔季赞斯克”,即为“游击队城”)的煤矿,1896年就开采了第一个矿井,俄国人把这个煤矿称为“普拉瓦别列日”烟煤矿,该煤矿有4个可采层,分别为10号(煤层厚度1.2米)、16号(煤层厚度0.9米)、20号(煤层厚度1.8米)、21号(煤层厚度1.1米),属低瓦斯煤矿。后来在游击队城又发现了铅锌矿,在距游击队城10公里的发现也发现了烟煤矿(别勒巴斯煤矿),游击队城成了矿业城市。前苏联解体后,别勒巴斯煤矿煤矿关闭,保有煤炭储量1500万吨,后中国某公司参与复采。在比金、阿尔乔姆、拉兹多利诺耶、利波夫齐、双城子、基洛夫、格罗捷科沃等地也有煤矿。阿尔乔姆就在海参wai北30公里,有2个煤矿,分别为苏拉杰夫露天煤矿、斯尼格莱露天煤矿,煤层总厚度在20米左右,煤质为长焰煤,阿尔乔姆因开采煤矿成了煤矿城市。阿尔乔姆的2个煤矿因资金困难于2010年关闭,其中苏拉杰夫煤矿的保有储量为1200万吨。拉兹多利诺耶位于海参wai北46公里,有露天煤矿(里巴夫茨煤矿,也称“椴木”煤矿),上部煤质为石煤,下部煤质为褐煤,年产煤炭200万吨。双城子(1972年,俄罗斯将双城子改名为乌苏里斯克)有一大一小2个露天煤矿,煤质也是长焰煤,大矿年产煤炭100万吨,小矿年产煤炭10万吨。双城子北12公里的基洛夫镇有露天煤矿,今闭矿后,留下了面积为60万平方米的矿坑。利波夫齐位于双城子西北47公里,有露天煤矿(东方煤矿),曾年产煤炭200万吨,后因资金不足,煤炭年开采量减少到130万吨。格罗捷科沃小镇就在中国绥芬河镇东,有个小型露天煤矿,年产煤炭2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