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冰封帝国之黑龙江(4)(第3页)
。滨海边疆区的比金煤田位于北部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简称哈巴州)交界处,因靠近哈巴州的比金城,因此被称为“比金”煤田,煤质为褐煤,1973年开采,被称为“鲁切果尔斯克”煤矿,矿区面积5.4万平方米,煤炭储量4.8亿吨,年产煤炭1200万吨,前苏联解体后,中国某公司参与了该煤矿的开采。20世纪中叶,俄罗斯在帕尔季赞斯卡亚河(即苏昌河)上游60-70公里的地区发现了砂金矿,并勘察到了4个中小型金矿,于是在游击队城东北30公里的地方建了个“谢尔盖耶夫卡镇”(),成了采金镇。
在后世,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有2大明矾矿,分别为阿斯库姆明矾矿(矿石量4.46亿吨、品位26.1%)、谢列霍夫明矾矿(位于游击队城西北25公里的谢列布里亚诺耶镇,矿石量4.5-5亿吨,品位在25%左右),这2个明矾石矿都伴生黄铁矿、高岭土矿、钒、镓等,俄罗斯开产了这几个明矾矿后,用来炼铝、制明矾,并提取硫、钒、镓。
由于明矾可净化水质,可作为印染的固定剂、皮革的鞣制剂,因此欧洲曾一直从亚洲进口明矾,奥斯曼帝国的对外贸易中,明矾就占有独特地位,出口到欧洲的明矾,每百斤可卖到20两银子。直到15世纪下半叶,欧洲在罗马南部发现了明矾矿后,欧洲的明矾价格才大幅地下降。
在崇祯年间,中国原本有7个明矾矿,年产量不足700吨。大明的明矾矿主要位于南直隶庐州府庐江县的矾山镇、浙江温州府平阳县的矾山镇(今属苍南县),属于中低品位的明矾矿(庐江明矾矿品位在36-45%之间,平阳明矾矿品位在45-48%之间,均小于50%)。庐江县的明矾矿开采于唐代,到了明代崇祯年间,官府在那里设有3个矿场,但产量只有22万斤(130吨左右)。平阳县的明矾矿开采于洪武年间,到了崇祯年间有5个矿场,但由于开采方式比较原始,冶炼技术也落后,最大的鹤顶山明矾矿场日产也只有5担左右,平阳县的明矾年产量不足300吨。后来,大华公司在苏州阳山北部开采明矾矿后(阳北明矾矿),年开产矿石5万吨,年产明矾1.5万吨,一下子将国内的明矾产量提高了20多倍,但随着国内印染工业和其它工业的发展,这些明矾远远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尽管明矾的价格有所下降,但每百斤明矾价格仍高达10两银子,矾价堪比铜价。
明矾的用途相当广泛,郎中把明矾用于解毒杀菌、止血止泻、清热化痰,民间把明矾用于净化水质,街头油炸油条时,把明矾用作膨化剂。对于大华公司来说,明矾不仅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后世的2014年后已禁止)、药品,还能用于制作灭火剂、阻燃剂、防水剂、干燥剂、发酵粉、镀锌中的缓冲剂、皮革鞣制剂、胶片中的硬化剂、选矿中的沉淀剂、化工中的催化剂、印染中的媒染剂(固定剂)、牙膏中的摩擦剂以及造纸、油漆、橡胶中的填充剂等。大华公司也不想与官府去争夺温州、庐州的明矾矿,永明城分公司开采了苏昌矾山的明矾矿后,采用后世的工艺——即破碎、焙烧、脱水、风化、蒸汽浸取、沉淀、结晶等工序制取明矾,年开采矿石30万吨,年产明矾7.5万吨,向国内大量供应明矾后,明矾价格一下子降到了每百斤6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