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冰封帝国之北美洲(十四)(第2页)
北极圈最多的动物就是旅鼠,这种旅鼠长着浅灰色的毛,腿短、耳朵小,成年旅鼠体长在15厘米左右,它们在春夏季会从干燥的地区迁徙到到处是沼泽、湖泊的地区生活。到了冬天后,旅鼠的毛色会变成白色,且特别浓密、柔软,因纽特人也常常把在冬天捕捉到的旅鼠皮用来制作手套、耳套、皮靴、帽子,他们把旅鼠称为“天鼠”,意思是“上天赏赐的老鼠”。野鹅(大雁)是一种后年,到了寒露后,它们会飞往南方过冬,到了春分后,野鹅又会飞回北方繁殖,因此春夏季的北极圈内的有很多野鹅。
走了约4里路,终于来到了乌特恰部落所在的村子,这个部落算北极圈比较大的部落,约有200多人。
因纽特人过的还是氏族公社制,部落中的人捕猎到的一切猎物都要交给酋长,然后由酋长统一分配。段运昌在乌特恰家里做客喝茶时,看到6个因纽特女人在用乌鲁刀切割海豹。这种“乌鲁刀”是石质的,刀刃呈月牙状,刀柄是木质的。只见这6个女人熟练地用刀切开海豹的肚子,海豹肚皮上露出白花花的油脂。因纽特人在冬季吃上一口这种海豹油脂后,能抵御零下50c的严寒,熬制海豹油后,还能用来点油灯、做饭的燃料、做小划艇的防水剂。女人们小心翼翼地把海豹皮、海豹肉、内脏分开,这6只海豹够乌特恰部落吃几天了。女人们杀好海豹后,把肥厚的油脂从海豹皮上剥离下来,然后将海豹皮反复清洗,洗去表面的血污,再用牙齿剔除豹皮上的杂质,用乌鲁刀铲掉残存的油脂。这个时候,由于不能破坏海豹皮的完整性,因此铲残存的油脂时,是由2个年纪比较大的女人来操作的。待海豹皮处理干净后,因纽特人会把海豹皮晒干,待以后做下一步处理。
6个因纽特男人在用匕首切割已剥了皮的海豹,他们要把海豹肉分给部落中的每一个家庭。待海豹肉分完后,海豹只剩下了一具骨架,这些骨头上还有很多海豹肉。于是,男人拿来石斧砍断骨头,由于海豹骨头比较硬,稍不留神就会折断石斧,因此这个时候也是由2个年龄比较大的男子操作的。尽管这2个因纽特男人很有经验,但操作起来还是比较费劲。
一个铁血军战士看着因纽特男子用石斧艰难地劈着海豹骨头,就示意道:“是否可以帮忙?”
手持石斧的因纽特男人看着那个战士,问道:“你有经验吗?再说你用啥劈骨头?”
战士就举起带来的斧子,说道:“我用这个。”
因纽特男人看着战士手中的斧子,心想劈坏了斧子也是你们自己的,于是说道:“请。”
只见战士举起斧子,轻松地把一头海豹骨劈成几百块。
这下把因纽特男人看呆了,心想你手里的是什么利器,竟然不怕断刃的?他把斧子左端详右琢磨,然后举着斧子劈着另一头海豹的骨头,发现这把斧子比自己的石斧好用多了。于是就拿着斧子来找酋长乌特恰。
尽管段运昌从诺姆带了2个因纽特人过来,可由于各地的因纽特人的语言是不同的,因此他俩做通译时,还是主要靠手势比划。乌特恰从比划的手势中,知道了段运昌来自南方的大明国,到这里来是勘查地形、建立基地的。乌特恰心想,你们可以来勘查地形,但不能白白使用我的地盘来建基地,除非你们用货物与自己交换。他刚想把想法提出来,就见一个族人拿着一把斧子进来了。
乌特恰听了族人的介绍后,就拿着斧子走到屋外,亲自动手劈着海豹骨。不试不要紧,一试就有点舍不得,忙问段运昌:“我们可以和你交换这把斧子吗?”
段运昌已在诺姆、波因特莱、韦恩赖特和因纽特人交换过不少土地,于是问道:“尊敬的头领,你准备用什么和我们交换?”
“你们不是要建基地吗?我用土地和你交换。”
段运昌还求之不得呢,就问道:“这把斧子能换多少地?”
乌特恰也没有面积的概念,想了一下说道:“你想要换多大一块地?”
“一把斧子换50亩地,行吗?”
“我也不知道50亩地有多大?这样吧,你到海边去看地,只要你看中的地方就归你了。”
于是,段运昌就带着乌特恰来到海边,划出了50亩地,乌特恰第一次有了土地面积的概念。
后来,段运昌用几把斧子、砍刀、菜刀和几百个铁质箭头,从乌特恰部落里换到了50平方公里的土地。段运昌在这片土地上,建了个过冬营地。
勘查人员在勘查地形时,来到了巴罗东边的一个湖泊,乌特恰部落将它称为“努乌克湖”。勘查人员发现这个湖泊面积很大,接近1000平方公里,它紧靠海边,但与大海之间隔着一道堤坝,这个堤坝不像是人为的,而是由地质运动把海湾提升后形成的。按理,这应该是个淡水湖泊,但据乌特恰部落的人说,这个湖泊里生长的鱼不仅有淡水鱼,还有海鱼。勘查人员觉得蹊跷,就拿来渔网捕鱼,还真发现湖面上层生长的是淡水鱼,下层生长的是海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