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冰封帝国之北美洲(十四)


 第522章 冰封帝国之北美洲(十四)

 在阿拉斯加西北的巴罗(今point barrow,印第安人称为utqiagvik),段运昌率领“广德号”舰船靠岸了。

 阿拉斯加的北部海域称为波弗特海,是北冰洋南缘的大海,它的面积约47.6万平方公里,每年的七月初至九月底解冻后可以通航。

 历史上,1789年英国人马更些(mackenzie)率领的探险队发现了加拿大西北部的一条大河,他把它命名为“马更些河”,然后顺着马更些河往北航行,到达了河口,发现了大海,成了第一个发现波弗特海的欧洲人。1806年,英国海军上尉弗兰西斯·波弗特来到马更些河河口测量海域,英国人就把这片海域命名为“波弗特海”。

 刘云龙并没有给这片海域重新命名,采用的还是后世的海洋名称。

 段运昌小组的任务是利用这个春夏季考察阿拉斯加的北部海岸,他的队伍中除了30名铁血军士兵外,还有30名勘查技术人员,这些勘查人员负责考察风土人情、测绘沿岸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地形、地貌。前一阵子,他们考察了波因特莱(今point lay)、韦恩赖特(今wainwright),今天他们来到了巴罗。

 “广德号”舰船刚想靠岸,看到2艘因纽特人的捕豹船正在拼命逃亡海岸。

 海豹是因纽特人的必需品,不仅仅给因纽特人提供了食物,还是用于制衣、冬季取暖、做饭的燃料。因纽特人捕捉海豹时,都是用木头做成小划艇,然后在小划艇的外侧涂上海豹油作为防水层。这种小划艇的长度也就4米左右,但是宽度只有0.7-0.8米,只能乘坐1个人。

 这二个因纽特人今天出海来捕海豹,他俩使用的工具除了小划艇外就是鱼叉,这种鱼叉可不是今天的铁质鱼叉,而是用动物身上的骨头制作的。几千年来,因纽特人利用鱼骨、动物骨头、冰川岩石制造了各种捕猎工具,如用兽牙做鱼叉头,用兽骨磨成匕首,用冰川岩石磨成专用于给鱼、动物开膛破肚的乌鲁刀。他俩捕到了2头海豹后,把海豹拖在了小划艇后,准备回到海岸,突然听见后面有“突”、“突”的声音,他俩转头一看,是从没见过的大船,这种大船比他们的小划艇不知要大多少倍,还冒着黑烟,发出“突”、“突”的声音,船上还有很多人。他俩不知道来人是敌是友,就惊慌失措地扔下海豹,拼命划向海岸。

 段运昌见这二个因纽特人连捕捉到的海豹也不要了,连忙下令将4头海豹拖到岸边。等这二个因纽特人回到岸边时,“广德号”也赶到了岸边。

 二个因纽特人见跑不了了,就手握“鱼叉”,背靠背地面对着上岸的铁血军,随时准备搏斗。

 铁血军战士可不是来与他们搏斗的,连忙用手比划着,告诉这二个因纽特人,我们把你们捕捉到的海豹拖过来了,你们可以把它们带回家去。

 比划了半天,这二个因纽特人才明白来人不是敌人。可4头海豹至少500公斤,二个因纽特人根本拖不动,于是就从怀里掏出牛角,吹向了“牛角号”,想让在周边的族人来帮忙,把海豹一起拖回去。

 过了一会,在远处采集野菜的2男1女因纽特人带着8只猎犬过来了。

 因纽特人不仅仅喜欢吃生鱼、生肉,在春夏季也是喜欢吃野菜的。北极地区的野生植物有很多,如北极罂粟、北极柳、北极菊、北极杜鹃、北极白麦瓶草、虎耳草、罗盘花、水杨梅(也称仙女木)、鹿蹄草、越桔、酸果蔓、野豌豆、云莓、抱子甘蓝等。

 这3个因纽特人听到“牛角号”后,知道部落里有人捕到了海豹,需要人帮忙,于是就赶了过来。等这3个因纽特人来到附近,看到捕海豹的2个族人边上围着一群不认识的人,尽管这些人与自己一样黑眼睛、黑头发,可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反正不是鱼皮、豹皮、鹿皮、牛皮做的(这些因纽特人还没有布匹的概念),而且还是蓝色的,他们手上还持有“木棍”,要是打起来的话,那二个族人肯定吃亏,于是一个女人转身去喊自己的主人,另两个男人一边下令8只猎犬上前增援,自己也跟在了猎犬后面向前跑着。

 捕海豹的2个因纽特人看到远处跑来的恶狠狠的猎犬,知道是误会了,忙把大拇指、食指放到嘴里,吹起了口哨,告诉它们,来人是朋友,不是敌人。

 等铁血军战士帮着因纽特人把4只海豹拖回去时,途中遇到了40多个因纽特人,他们手中都拿着鱼叉、弓箭、长矛

。等他们弄清情况后,部落首领乌特恰忙把段运昌他们引到了自己的村子。

 途中看到四周有很多沼泽、湖泊,要不是由当地因纽特人带路,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沼泽。草地上还长着各种苔原植物,这些植物长得都不高,最高的植物也只有十几厘米,有的植物还是匍匐着向四周长的。很多植物开着各种美丽的花朵,每朵花都朝着太阳。草丛中不时窜出几只旅鼠,几只野鹅(中国人称为大雁)看到有人来后,惊慌地叫着跑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