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冰封帝国之北美洲(十四)(第3页)
后来勘查人员才知道,尽管努乌克湖与大海之间有堤坝相隔,但这个堤坝挡海水的作用有限,起风暴时北面的海水会翻过狭窄的堤坝进入湖里,而海水的比重比较大,就沉到下层去了。湖泊上层的淡水来自于雪水,由于努乌克湖地区在冬季下雪量很大,开春后融化的雪水会流进湖泊,到了冬天湖面会结厚厚的冰,这些冰层都是上层的淡水结成的,无法流动,久而久之,努乌克湖的淡水、海水就分开了。
段运昌率部在巴罗测绘地形地貌期间,酋长乌特恰三天两头来邀请铁血军战士、勘查人员去他们的部落做客,还留他们在村子里过夜。
因纽特人实行的是一妻多夫制,部落之间还通婚,为了保证部落种族的延续,因纽特人遇到有外地人来做客时,经常会把客人留宿在家中,希望客人与家里的女人能生下没有遗传疾病的孩子,生下来的孩子其实也不知道父亲是谁,但都由集体抚养,并不会收到歧视。段运昌率领的战士和勘查人员在诺姆、波因特莱、韦恩赖特与因纽特人多次打交道,对因纽特人的风俗都已了解,于是也就“入乡随了俗”,甚至还能滋滋有味地吃起因纽特人特制的海雀。
每当夏季来临,北极圈的冰原变成了草原,海雀就会从南方回到这里来筑巢产卵。因纽特人就会抓这些海雀,抓到海雀后并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把整只海雀塞进海豹皮里。一张海豹皮可以塞进几百只海雀,塞完后用线把海豹皮缝好,涂上海豹油封闭。最后,把装满海雀的海豹皮埋在阴凉地方,等里面的海雀发酵。一年之后,海豹皮里的海雀早已完成了发酵,海雀的内脏已经化成一摊浓汁,这些浓汁中含有大量维生素,是因纽特人必不可少的一道食物。不过,它奇臭难闻,比汉人的臭豆腐还要臭,段运昌第一次吃腌海雀时,捏着鼻子才把浓汁吃了下去,后来渐渐地适应了。
十几天后,“广德号”离开巴罗,前往东部的阿尔派恩(今alpine),在阿尔派恩建立基地后,继续前往普拉德霍湾(今prudhore bay)、卡克托维克(今kaktovik)。铁血军占领卡克托维克地区后,整个阿拉斯加地区将彻底纳入大明版图。明年,段运昌将率部沿着波弗特海南岸东进,占领马更些河(今加拿大mackenzie river)地区。
尽管波弗特海南岸都处于北极圈,冬季极为寒冷,人口也极为稀少,但这些地区不仅有丰富的皮毛资源,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巴罗南部的米德河(meade river)就有丰富的砂金矿,后世美国人在那里建了个“艾特跨萨克”镇(atqasuk),这个镇就是个采金小镇。阿尔派恩河也有丰富的砂金矿,普拉德霍湾有250亿桶的石油储量。东部的马更些河全长4241公里,在春夏季的6-10月从河口到麦克默里堡(port mcmurray)可以通航大型平底船,通航里程2736公里。河口三角洲及南部流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在麦克默里堡北部的阿萨巴斯卡(athabasca)河沿岸有丰富的沥青砂田,这些沥青中混合了沙子、泥土和其它物质,利用高温可从中提取石油。但由于这种提取石油的方法,成本较高,因此加拿大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并没有开采这些沥青砂矿,后来由于石油价格的提高,加拿大就开采了阿萨巴斯卡河沿岸的沥青砂矿来提炼石油、沥青,1984年-2011年,加拿大从阿萨巴斯卡河流域的沥青油砂中提取了几十亿桶的石油,仅2010年就提取了3.57亿桶石油。阿萨巴斯卡湖地区有金矿、铀矿、镭矿。1930年,在阿萨巴斯卡湖北部的比弗洛奇湖(beav
erlodge lake)发现了金矿,1946年,在比弗洛奇湖发现了铀矿,为了开采铀矿就建起了铀城(uranium city),开产的铀矿由埃尔多拉多公司冶炼,因此在铀城的东边建了个“埃尔多拉多城”(eldorado)。后来,在阿萨巴斯卡湖地区发现了大大小小29个铀矿,铀储量超过50万吨,铀城成了北美洲最大的铀矿基地。铀城北50公里的霍益达斯湖(hoidas lake)有磷灰石矿,伴生稀土矿,稀土矿石量115万吨,稀土金属氧化物品位2.15%,共含稀土金属氧化物3.5万吨。马更些河东部的大熊湖(great bear lake)也有铀矿、镭矿,大奴湖(great ke)不仅有铀矿,还有金矿、铅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