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改革之路(二)(第3页)
刘云龙说道:“那是你们这些大臣该做的事。订立规制后,要认真执行,并由按察部门进行监督。还有,矿税也要根据矿的等级来分类收取,比如金矿、银矿的矿税一律按‘十取其三’就不合理。”
范景文问道:“怎么分类?”
刘云龙说道:“就拿金矿来说,矿石中黄金的含量是不一样的。有些金矿中,矿石的含金量只有十万分之二,甚至更低,有的可为十万分之四,甚至更高,这些金矿的税率都按‘十取其三’,合理吗?”
范景文说道:“如此说来,是要按矿山的等级来收取矿税。”
朱由检听后也点点头,又问道:“那怎么调整工商税呢?”
刘云龙说道:“现在很多工商业的税率是三十取其一,太祖定下这个规制时,全国的工商业还不怎么发达,是为了鼓励发展工商业才这么定的。现在全国很多地方的工商业已有了大规模发展,比如苏州府的工商税就已超过田赋,再以如此低的税率来收取工商税,明显不合理。”
范景文说道:“你的意思是说,工商业不发达的地区,维持目前的税率,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就增加工商税税率。”
“工商业发达的地区,税率调整后,也不能过分,无端增加业者的负担。这些业者要把赚到的钱投入再生产,他们的规模扩大了,才能养活更多无地、少地的人。别忘了,失业的人越多,社会就越不稳定。”
“有道理,跟着李自成、张献忠造反的都是吃不饱肚子的饥民。”
“这可不是我说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知道了这个道理。”
“那工商业不发达的地区,是否可以减少税率,或者免税呢?”
“朝廷对新开垦土地还免3年的田赋呢,工商业不发达的地区当然
可以免税或减税。”
朱由检又问道:“还有哪些可以为朝廷广开财路的?”
刘云龙说道:“放开对外贸易,开征关税。”
“‘禁片船下海’,这是祖制呀。”
“这个祖制合理吗?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都持续了几千年,我国所产的瓷器、丝绸、茶叶、棉布、糖、铁锅畅销全世界,干嘛要自我封闭?再说,‘禁片船下海’,你禁得了吗?广东、福建的商人不照样走私,把我国的商品输往国外?这么好的税赋你不收,不便宜了那些走私商人吗?更便宜了郑芝龙。郑芝龙在海上收取的关税每年少则300万两,多则达1000万两。假如他收取的税额有一半归入国库,你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吗?”
范景文说道:“不让郑芝龙在海上收取关税的话,只怕他会造反。”
刘云龙说道:“那时朝廷在南方没有足够的海上力量,你们只能睁着眼闭着眼。现在试试看,他要敢造反,我分分钟就灭了他。不过,你们不让他收税,就得给他下拨军饷,这样他就没造反的理由了。”
范景文说道:“即使给他军饷,一年也要不了300万两。”
郑瑄说道:“要是我抚境没对外贸易的话,怎么可能收到7000万两的税收?”
朱由检听后,终于说道:“刘云龙说的有道理,与其让商人走私,还不如干脆开放海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