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陈师泰的疑惑(第2页)

 “但是什么?”

 “大华公司在收购粮食。只要是低于每石2两的,他们全部以每石2两收购。”

 “那不是犯傻吗?”

 “他们说现在粮食丰收了,农民们争相出售大米,可米价低了会贱农,所以他们要收购大米,维持米价。到了青黄不接米价上涨时,他们会抛售大米,继续维持米价的平稳。据说他们已收购了50万石大米。”

 “他们准备收购多少大米?”

 “这个就不知道了。我想,如果他们拿出全部实力的话,收购苏州府增产的160万石大米是不在话下的。”

 “现在的物价呢?”

 “米价下跌后,物价也跟着下跌

了。银价已从年初的1两银子换2500文,下跌到1两银子换1500-1800文。金银比价也已回落到1:15。”

 “物价下跌是好事。春节前可以安稳一段日子了”

 曹毅明说道:“是的。”然后又报告道:“兵部尚书张国维大人受济宁州之托,遣人来苏州,要买10万石大米,说是济宁今年遭了旱灾,粮食歉收。济宁州要拿这些大米去赈济灾民。登莱也派人来苏州采购大米,请求本府予以支持。”

 陈师泰听后心想,张国维曾任苏州巡抚,是黄希宪的前任,他离开苏州后任兵部右侍郎,陈新甲出事后任兵部尚书。登州、莱州两府来苏州买米,还要求苏州府予以协助,显然是陈洪谧陈大人出的主意。于是忙问道:“登州、莱州要买多少米?”

 “他们说要买30万石大米。”

 陈师泰说道:“你派人去协助他们买米吧。不过现在运河都冰冻了,已没法行船了,他们怎么把粮食运回去?”

 曹毅明说道:“济宁派了很多马车过来,准备装粮走陆路运回济宁。登莱过来的刘亨博说让我们把大米运到海州,他们从海州再走陆路把大米运到蓬莱城。”

 “不能直接把大米运到蓬莱城吗?”

 “大人,这个季节蓬莱城的沿海也是冰封的,没法进出港口,我们南直隶的海州有不冻港,所以登莱要我们帮忙把粮食运到海州。”

 “我们的太仓港不冰冻吗?”

 “太仓港即使冰冻,冰层也不厚,最厚只有3寸,我们的吴淞港(今属上海)是不冻港。”

 “原来我们也有不冻港。可这么多粮船在海上运输,总得有水师护航呀。”

 “大人,刘亨博去了抚衙,我想登莱的曾化龙、陈洪谧应该会请求黄大人帮忙的。”

 陈师泰听后心想,太仓水师负责海州到钱塘江口的海防,但护送民用的粮食船只不属于军事行动,得有南京兵部的批文才行,于是问道:“他们是求抚台大人到南京去搞批文?”

 曹毅明说道:“我想是的。南京兵部审批方面没北京那么严,如南京兵部批下来的话,可以把粮食直接运送到海州。”

 陈师泰问道:“那登莱把我们运粮食到海州的费用带来了吗?”

 曹毅明说道:“带来了,登莱要求我们尽快把粮食运到海州。”

 陈师泰说道:“那你去组织货船吧。”

 曹毅明说道:“好。”接着对陈师泰说道:“大人,有件事不知该不该说?”

 “什么事?”

 “这几天,从江北陆陆续续又逃难过来了16万多人,我觉得有点不正常,秋收了怎么还有这么多难民,就向这些难民打听了一下,他们说是建奴打到山东了。”

 “建奴离我们有几千里远呢,怎么可能打到山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