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荒废的耕地
第164章 荒废的耕地
从蓬莱城到济宁有900里。
在明代,山东、登莱的农业生产与江南地区是不一样。如苏州府是一年两熟,农历四月收获麦子后,播种稻子,农历十月底收获稻子后,再种植麦子。如湖州府的山区是一年三熟,双季稻再加一季麦子。在山东西部的东昌府、兖州府的大部分地方(稻作区除外)是两年三熟(也叫二年三收),每年的仲秋时节种麦子(大麦、小麦),次年的五月收获麦子后种豆,收获豆后种高粱、小米(称为秋杂)。在两季粮食作物(麦子、秋杂)插入一季有固氮作用的豆类,目的是在不增加肥料投入的前提下提高耕地的总产量,应该说这也是山东西部农民经长期积累经验后形成的农作物种植规律。但是,在登莱一带,由于是在每年的三月种豆子的,实行两年三熟时,部分耕地必须休耕,即实行麦、豆、秋杂(指高粱、小米、荞麦等)轮种,因此粮食的年亩产量没有山东西部高。
历史上,胶东半岛全部实行无休耕的两年三熟制,是到了乾隆年间才实现的。由于刘云龙的穿越及陈洪谧的极力推广,登莱于崇祯十六年就基本实行了无休耕的两年三熟制。
进入莱州昌邑境内时,刘云龙看到很多农民在用喷雾器灭杀着蝗虫,凡喷洒了66粉的地方,都堆着厚厚一层被毒死的蝗虫。
马车夫看着地上厚厚一层被毒死的蝗虫,说道:“我们大明有能人呀,今后再也不怕蝗虫了。”
蒋如锦问道:“车老大,登莱经常闹蝗灾吗?”
车老大说道:“闹。这几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两三年就得闹一次,有时一年要闹二次。”
进入青州境内后,刘云龙、蒋如锦看到田地里是寸草不生,还有一些刚刚孵化出来的幼蝗虫在地里跳跃着,啃食着地里刚刚冒出来的嫩叶。
车老大望着荒芜的田地,说道:“看来,今年青州会饿死好多人了。”
蒋如锦问道:“那些灾民没活路了吗?”
车老大说道:“地里连野菜也没有,要活命的话,只有逃难一条路。”
蒋如锦听后,望着一望无际的荒地,想象着灾民四处逃难的景象。
这次从蓬莱到济宁,刘云龙给车老大的车钱是5两银子,这些钱可以供车老大全家半年的生活,沿途的吃喝、住宿费用也由刘云龙承担,因此一路上车老大和刘云龙、蒋如锦不断地说着话,讨好着2位贵客。
进入济南府泰安境内后,蒋如锦看到泰安境内尽管没遭到蝗虫的袭击,可很多田地都荒着,没人耕作。
蒋如锦就问车夫:“车老大,这里为啥很多地都荒者着?”
车老大说道:“我没猜错的话,这些地应该是私田、官田。”
“私田、官田就不耕作了?”
“哎,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车老大见蒋如锦摇摇头,就说道:“你种得越多,交的税越多。”
“这是怎么回事?”
“我来给你说道说道。山东境内有2大藩王,一个是德王,一个是鲁王。虽说德王的封地在济南,鲁王的封地在兖州,但他们的子孙遍布山东各地。”
“他们的子孙也有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