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登莱救灾
第163章 登莱救灾
在刘云龙到达蓬莱城时,苏州卫派人带着250两银子来铁铺领走了100把匕首。
包可弘没有亲自过来,他在阊门码头给赴池州府的军士送行。
巡抚黄希宪在送走陈洪谧后,就赶到了池州府,部署江防。江北的张献忠在九月七日攻陷了枞阳后,已与池州隔江相望,并在进攻安庆。考虑到池州府、太平府的兵力不足,黄希宪下令苏松常兵备道派兵到池州、太平协防江防,于是严铿、庄翔东带了苏州卫的2个千户开赴池州。
刘云龙随运送农药66粉、滴滴涕的船来到渤海边登州府的蓬莱城。
登莱是指登州、莱州,原属于山东。天启元年(1621年),朝廷为了对抗后金,把登州、莱州从山东巡抚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了登莱巡抚。巡抚所在地在蓬莱城,此时的登莱巡抚是曾樱。
蓬莱城也称登州水城,建于洪武年间,是在宋代供战船停泊的刀鱼寨基础上修筑的,是个近似于正方形的城镇,每面城墙长度约1000米。万历二十年,日本入侵朝xian的战役爆发,出于防范日本可能从海上大规模入侵,朝廷对蓬莱城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将原本的夯土墙改造为夯土包砖,且对城墙墙体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天启二年,曾任苏州府推官的袁可立担任登莱巡抚后,沿水城增置炮台,建造军舰,操练水师,将登莱水城打造成了辽东前线的后方基地。崇祯三年,孙元化担任登州巡抚期间,在葡萄牙人的帮助下,仿造欧洲棱堡建造了部分炮台。
改造后的蓬莱城城墙分为陆墙和海墙两部分。
海墙部分东端城墙则是建在较为平坦的沙滩和防波提上,并建有炮台,这个炮台是拱卫蓬莱城水门的关键点。海墙部分的西端沿着丹崖山走向修建,着名的蓬莱阁就位于该处。继续往西便是蓬莱城的最西端,同时也是西端陆墙的西北段。在这段城墙北端,也是一个非常类似要塞风格的城墙突出结构,而这个突出部南面的城墙,不同于蓬莱阁海墙沿着山脊而建,而是以一个大直角走向,从丹崖山一直修建到平地。
陆墙东端曲折的城墙,是万历年间修整时新建,而西端和南端振扬门段墙体,走势修建较为笔直工整。这种城墙虽然看起来较为规整美观,但在防御时无法形成交叉火力,很容易被敌人从陆路攻破。崇祯五年孔有德发动“吴桥兵变”时,叛军就是通过南端振扬门攻破水城的。
崇祯十年,时任登州知府的陈钟盛筹集银两修复因“吴桥兵变”被损坏的城墙。陈钟盛与陈洪谧一样,曾任苏州知府,是陈洪谧的前任。蓬莱水城修复后,陈钟盛撰写了《蓬莱阁记》,碑刻在蓬莱阁内。
由于登莱水师使用的战船大多是沙船,这种船长30多米,宽度只有几米,因此蓬莱城修筑的水门极为狭窄,大型战船是没法进入蓬莱城水门的。这个水门一直保持到后世,如你去蓬莱城旅游的话,还能看到这个水门。从这一点看,整个明朝的海防建设,体现的还是陆权大于海权,对海洋的利用十分有限。
刘亨博见坐船果真比他骑马快,上岸后直奔抚衙,告诉陈洪谧,苏州的农药运来了。
陈洪谧看到刘云龙竟然亲自赶到了蓬莱城,忙迎座泡茶。
几个人坐定后,陈洪谧对刘云龙说道:“我已安排人去卸货了,可不知道怎么使用呀?”
刘云龙说道:“我在来的路上,就告诉了刘亨博怎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