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明胶


再造汉明第15章 明胶

 第15章 明胶

 在铁铺制作轴承期间,肥皂铺各类肥皂的日产量已达到了400块,百雀羚润肤膏的日销量也达到了100盒,让刘云豹感到奇怪的是,1两1盒的大蛤蜊盒竟然产多少卖多少。看来苏州的有钱人还真不少。

 刘云龙每日仅润肤膏一项就有了30两银子的净收入,反而超出了肥皂的利润。

 刘云龙花钱买了几本书。这几本书分别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共52卷;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共3卷;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共60卷;徐光启的《几何原本》,共6卷;李子藻的《同文算指》共10卷。

 《本草纲目》出版于1578年,《天工开物》出版于1637年,《农政全书》出版于1639年,《几何原本》出版于1609年,《同文算指》出版于1613年。

 他父母亲看到刘云龙买了那么多书,心想你也不识几个字,看得懂吗?

 轴承制作好后没几天,常金奇来问刘掌柜:“我们的砂皮怎么买的?”

 刘云龙问道:“谁要买我们的砂皮?”

 “隔壁的赵掌柜、李掌柜呀,他们觉得这个砂皮比锉草好用多了,所以想买。”

 隔壁的木铺赵掌柜、李掌柜给每个木工的工钱是40文,一件家具打制好后,一个木工往往要用2天时间才能抛好光交给油漆匠刷油漆。他们使用砂皮后,只需半天时间就能完成一件家具的抛光了,对于掌柜来说就相当于节约了人工成本。

 刘云龙匡算了一下,每张砂皮的成本大概在2文左右,于是说道:“粗、中、细三种砂皮,每张4文。”

 “这么便宜?”

 “不便宜了。我们的砂皮成本每张2文,出售价格每张4文,毛利润已是100%了。木铺、漆铺的利润率本就不高,卖贵了就没人来买了。木工抛光一件家具,以往要2天时间,人工成本为80文。他们改用砂皮后,需要粗、中、细砂皮各2张,他们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约44文,节约了36文,节约的成本达四成五。我们只有让他们尝到甜头,才会使用砂皮工艺。”

 “我们打制的铁器也能用砂皮吗?”

 “轴承都能用砂皮了,铁器干嘛不能用砂皮?菜刀打制好后,用砂皮抛光,锃光发亮,多好看,还比你以前用磨刀石来磨光方便。”

 “那我们铁铺就制作砂皮?”

 “嗯。你去金山浜那边再去拿点石粉,去布店买个几匹布,再去阊门买个几斤骨胶,就可以制作砂皮了。”

 “好。”

 刘云龙知道,砂皮一旦推广,因不需要繁杂的工艺,很多人会来仿制砂皮,自己就会很快面临竞争。布匹、骨胶都可以在店铺里买到,金山浜的石粉倒会值钱了,不会再免费了。要参与市场竞争,只能降低成本。要降低成本,目前最主要的是降低“胶”的成本。

 骨胶尽管粘度较高,但由于要用牛骨熬制4天4夜,且产量低,因此价格很贵。刘云龙决定使用明胶。做明胶的原料主要用猪皮和牛皮的边角料,也可以用猪骨、牛骨、鱼肚、鱼肠等。实际上骨胶是明胶的一种。

 中国古代早就有制作明胶的记载了,比如木工用的骨胶就是一种明胶,比如用驴皮制作的“阿胶”也是一种明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用鱼肚、鱼肠制作弓箭时用的一种明胶,“凡胶乃鱼脬杂肠所为,煎治多属宁国郡,其东海石首鱼,浙中以造白鲞者,取其脬为胶,坚固过于金铁。北边取海鱼脬煎成,坚固与中华无异,种性则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