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水车浜(第3页)
他沿着江边走了不久就到了横山。
横山位于胥江的北面。胥江南边与横山对望的是上方山山脉,上方山山脉自东向西分别为磨盘山、上方山、七子山、尧峰山,往南是吴山岭、旺山、西壁山。
又走了一会儿,就到了横塘镇。
伍子胥在开凿胥江时,就在横塘兴土木筑鱼城,成为苏州城西南的要冲之地,后来成为了吴越交战的烽火战场。三国时期形成了横塘镇,是苏州城外的文化商业重镇。
京杭大运河和胥江在横塘镇汇合后,向东通向苏州胥门。
在隋朝以前,大运河是经上塘河进入苏州。隋炀帝大兴土木开凿运河时,从枫桥到横塘开凿了江枫运河,将大运河与胥江修通,此后,从横塘到胥门段的胥江成了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
横塘镇在明代也是苏州郊外的一个重要城厢,以大运河为界,分为东城厢和西城厢。两个城厢各有一条沿运河南北向的主街道,还有东西向的次街道。东城厢主要是酿造业,如酿酒、酿酱油、酿醋,经过横塘镇的行人,老远就能闻到酒香、酱香、醋香。西城厢有一些杂货店、木材铺、作坊,最大的作坊是造船坊,在普福桥北面沿河就有4个造船作坊。由于苏州工商业发达,水路运输需要大量的船,因此横塘的几个造船作坊的业务量没断过。
两个城厢的东西向街道,有跨江枫运河的普福桥(后世称为亭子桥)连接。
普福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桥顶建有亭子,亭子四角均有石柱支撑,四周砖砌,普福桥成了风雨廊桥。亭角翘首,四角挂有古铜钟,敲击铜钟时声音十分清亮,能传几里远。普福桥引桥的四麓各有一口井,井上又各设一小亭,供行人饥渴时喝水歇脚。有风水先生讲:四井乃四口字,建亭桥上如工字,合之乃“器”字形也。
普福桥的东北面是跨越胥江的彩云桥。
彩云桥也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桥的北堍是宋元时期的驿站,曾是供路过的官员、情报传送官休息、食宿、换马之场所。
进入明代后,把驿站改到了盘门外的水陆城门外。
横塘和木渎一样风景优美,宋代大诗人范成大的七言绝句《横塘》就这样形容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站在普福桥上,刘云龙就看到自己的村庄水车浜了,尤其是那高2丈,在不断转动的水车,特别醒目。
水车浜是一个有60户人家的大村庄。
明代,苏南地区的村庄与北方的村庄不同。
在北方,由于常年战乱、盗匪横行,村民为了能自保,往往几十户、几百户人家集中在一起,以对付盗匪、流寇,所以往往一个小村庄就有几十户人家。
苏南地区在朱元璋立国后,为了惩戒苏州人,把大批苏州人移民到了淮安府。在后世的盐城,有很多人还经常回苏州寻根。尽管经250多年的人口繁洐,但有的村才5-6户,稍大一些的村庄有十几户,50-60户的村庄已算大村落了,不过村与村之间都相隔不远,相距2里算远的了。
水车浜距苏州盘门2里多一点,距胥江不到1里。
水车浜有一个高达2丈的水车,需要2头牛才能拖得动,是以前村里一个地主造的,现在这个水车供全村和邻村的人灌溉农田所用,因此称为水车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