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542章 古国且末(第2页)

 加入县学最常见的途径,就是考试。

 申请了办学许可,学堂就属于朝廷学政体系内的一份子,县学每年会给固定的录取名额。

 这样的学堂永远都不缺学生。

 私塾的学生是不能直接考县学的,要和社会上的读书人一起竞争为数不多的名额。

 难度堪比过独木桥。

 所以家长但凡有更好的办法,都不会将孩子送进这种私塾。

 祁子和就申请指标,办了一所学堂。

 天下承平三十余年,尤其是近十几年的变革,民间已经恢复了生机。

 老百姓的日子好了,送孩子去读书的人也就变多了。

 他的学堂不大,但也能管住自己一家的温饱。

 只是他始终有一颗做官的心。

 曾经一度想去藩属国,只是拖家带口的实在去不了。

 这次朝廷招募人来西域,通过考核立即就能授官。

 干满一定年限,就能调回。

 这次他终于不再犹豫,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决然的报了名。

 之后一路顺利的通过考试,并接受了短暂的培训,被授予了九品的教谕一职。

 原则上干满五年他就可以升迁回口里(关内)。

 他知道西域乃蛮荒之地,已经做好了受苦的准备。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先发掘了一个人才。

 诚恳的说,苟飞跃在读书方面的天赋只能说一般。

 但或许是因为乞讨的经历,他在社会认知、人情世故方面有着超越常人的表现。

 人情世故表现在学问上,他能结合实际,理解书上所讲的知识。

 也让他很短的时间,就获得了全所一百户人家的认可。

 要知道,祁子和最初是所有人一起教的,可只有苟飞跃一个人出了成绩。

 这靠的可不全是祁子和的偏爱。

 准确说是因为他的这份天赋,才获得了祁子和的偏爱。

 作为老师,祁子和已经为他谋划了一条道路。

 先在百户所谋个官身——在口里他一个九品教谕,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可这里是西域,有很多合法的漏洞可以钻。

 更何况,窦大冲等人对苟飞跃也非常喜欢,有他们帮忙这事儿并不难。

 有了官身,以苟飞跃为人处世的能力,后面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说不定这个弟子未来的仕途,会比自己这个老师更加顺利,也走的更高更远。

 只不过这些他并没有和苟飞跃说。

 小孩子还需要锻炼,过早的和他说这些,有可能会起反作用。

 毕竟伤仲永的事情可太多了。

 苟飞跃还不知道老师为自己考虑了那么多,被人打趣的遭不住,狼狈逃回自己的行李旁边。

 假装帮爷爷一起整理行李。

 小溪上前帮他擦汗,又引来大家一通大笑。

 她已经能熟练的用汉语进行交流,自然知道大家在拿他们打趣。

 但无所谓。

 大家都是熟人,互相打趣习惯了。

 而且西域这边荒凉、空旷的环境,也确实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放松礼法的束缚。

 这也是西域民风剽悍、淳朴的一个因素。

 大家在西域走了半年多,不知不觉间已经受到了影响。

 窦大冲等人一一检查了大家的行李,清点了人数,确定一切就绪,再次带领大家踏上了行程。

 这一路,比之前所有的路都更加难走。

 他们要面临的,是八百里的荒漠无人区,中间只有两个补给点。

 食物、饮用水都要精确计算,一个失误可能所有人都要留在这里。

 在沙漠里行走过的人都知道,踩下去还没什么。

 当脚掌想要发力前蹬的时候,沙子会下陷,卸掉一部分的力。

 也就是说,走同样的路要更加的费力气,速度也会降下来。

 身体前倾重心向前会好一点,但也只是好一点。

 总之,现在他们每天行进的速度只有十二三里。

 不过窦大冲也没有催促大家提速,按照这个节奏,也是可以在两个月赶到的。

 更何况又不是军队行军,没有那么严格的日期要求,迟上十天八天问题也不大。

 主要是安全到达。

 大家早就知道,这一路环境会更加恶劣,但真正深入沙漠才知道,比想象的还要差很多。

 一眼望去全是无尽的沙漠。

 偶尔才有几株孤零零的胡杨树,顽强的屹立在那里



 亦或是红柳树形成的大沙包。

 行走荡起的沙尘,呼吸到嘴里都能感觉到是咸的。

 白天太阳能把人晒死,晚上竟然能感觉到凉意。

 随着时间进入深秋,昼夜温差越来越大。

 白天穿单衣赶路都会出汗,晚上必须裹着被子睡觉。

 如此艰难的旅程,大家也没了说笑的心思,队伍变得沉默了许多。

 但抱怨、牢骚之类的却全都消失了,大家的态度都无比的坚决。

 活着走出去,前往新家园。

 这一路倒也不全是荒漠,有时也会遇到成片成片的红柳群。

 让大家惊讶的是,即便是这种远离人类居住区的地方,依然有人类活动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