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指点叶落烟雨

第三百八十九章 吏部尚书刘淞,借刀杀人之策(第2页)

 突兀地响起:“兄长,兄长,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那

实学先生陆羽,连同太子殿下、燕王殿下,还有晋王殿下,都被押进锦衣卫的镇抚司地牢了,能不能出来都还两说!”

 一听这话,刚刚还能保持平和心态的李善长,赫然瞳孔一缩。

 拿起面前的茶盏,愤然朝来人砸去。

 “来人,把这个没规矩的东西给我押下去,用家法伺候,再关上半年禁闭!是谁让这个口无遮拦的人随便出来的?”

 李善长手指着面前的李存义,大声呵斥道。

 李善长也有长子,名叫李琪。

 如今在洪武一朝担任驸马都尉。

 近些年来,李琪在朝堂上也算略有政绩,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淮西一派的人也不会太过为难他。

 但与刘伯温之子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刘伯温之子称得上是肱骨之臣,虽比不上名震朝野、千年难遇的陆羽,但在世间也算是一等一的良才,日后势必会被重用。

 可他李家千不该万不该,出了李存义这么个货色。

 若李家有着百十年来的家族底蕴,单单他一人就能把这底蕴硬生生毁掉大半。

 “要是下次再让我从你嘴里听到半点关于朝政的事,你就别在洛阳新都待了,直接回老家去。

 要是再让我知道你在老家和当地官员有任何勾结。

 我就没收你的家财,处置你的那些狐朋狗友,把你发配充军,越远越好!”

 这一次,李善长是真的发狠了。

 他自觉对李存义已经仁至义尽。

 任谁身边有这么个蠢笨如猪、只会惹祸的人,哪怕是亲儿子,恐怕都有想把他活活掐死的冲动。

 看着眼前这一幕,刘伯温只是一个劲地喝着手中茶盏里的茶,不愿掺和旁人的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是外人的家务事。

 他今日只是来做客的,什么都没看到,也什么都没听到。

 他其实更愿意做个隐士。

 ……

 与此同时,在吏部尚书刘淞的府上,与前几次六部尚书相聚不同,此次工部尚书赵本和兵部尚书赵俊都没来。

 早在他们六尚书相聚商议之时,就有所猜测,如今看到大厅里突然多了两个空缺。

 这位吏部天官刘淞,心里不禁一沉。

 在朝堂上,国子监不少文人学子大半已投入工部和兵部。

 这已然表明两位尚书隐约倒向了实学一派,站在了皇权这边。

 所以今日在吏部尚书府上。

 众人聚在一起,个个有口难言,场中的气氛也不像前两次那般激昂,众人都像霜打的茄子,接连不断地长吁短叹。

 过了许久,也没人发言,实在是不知该说什么好。

 他们的计划接连失败,到了如今,哪怕是天底下最蠢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实学兴起乃是大势所趋。

 他们已无能为力。

 忽然。

 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户部尚书徐铎缓缓直起身来,说道:“诸位大人,今日之事老夫便不参与了。”

 说罢。

 他转身欲走。

 坐在主位上的吏部尚书刘淞目光冰冷,语气不善地说道:“徐尚书,你执掌户部,在六部之中仅位居吏部之下。

 你以为今日踏出这扇门,来日陛下和其他人就会轻易放过你?

 入了朝堂,不进则退,一旦退缩,便是杀身之祸。”

 不仅是户部尚书。

 在场的吏部尚书、刑部尚书恐怕都已没有退路。

 之前退出的工部尚书赵俊和兵部尚书赵本,或许还有三分余地。

 而他们几人走到如今这一步,想退也退不了,要是能退,恐怕早就离开了,又怎会还来此地?

 万千思绪在众人脑海中翻滚,最终却只剩下无奈。

 “老夫只求能保全性命。

 朝堂如茫茫大海,沉浮难测。

 过不了几日,老夫便会在朝会上向陛下请辞,告老还乡,总好过眼睁睁看着三族性命不保。”

 户部尚书徐铎缓缓闭上双眼。

 背对着众人,说出了这番思虑良久的话。

 这一刻。

 他们这些文官昔日的辉煌。

 整个文官集团的利益,仿佛都如梦幻泡影般刹那间破碎了,又或许从一开始,这就只是他们的一场白日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