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指点叶落烟雨

第三百八十九章 吏部尚书刘淞,借刀杀人之策

 周围地牢的犯人早已被驱赶到其他区域,此处十分安静。

 地牢内并非简陋不堪,而是摆放了数张床,中间的木头被拆除,互相打通,不会让他们感到丝毫拥挤。

 若不是还没到寒冬时节,毛骧这些锦衣卫定会在地牢里给他们放上取暖的煤球,绝不让他们受半点委屈。

 四人依次入住这特殊级别的锦衣卫上等地牢。

 太子朱标、燕王朱棣、晋王朱棡三人相继睡下。

 毛骧正准备离开时,陆羽忽然叫住他:“麻烦毛大人替在下传句话给府中的娘子,不然家里人定会睡不安稳。”

 “请先生放心。”

 毛骧答应下来。

 待他离去后,陆羽换了个姿势躺下。

 吃饱喝足的他,困意阵阵袭来,很快便沉沉睡去,睡得格外舒心。

 毛骧离开地牢。

 与旁边的蒋瓛等人打过招呼,便闷头坐上马车,很快来到陆府前庭。

 毛骧与徐妙云简单说了两句,便告辞离去。

 此时的时辰。

 与人家女眷多有交流实在不便,这种人情世故,毛骧心里十分通透。

 别看陆羽在那三位殿下面前,好像只是个未来的驸马都尉。

 但毛骧心里清楚。

 陆羽背后牵扯的可是一堆皇族,得罪不起。

 随着毛骧离去,前庭内的徐妙云安下心来,回到内院,走进卧房,上了床榻。

 随着卧房内烛火渐渐熄灭。

 她也终于睡了个安稳觉。

 而在这深夜里,陆羽和太子朱标等人进入地牢的消息还在继续发酵。

 ……

 到了第二日,这消息在京都但凡有点头脸、有权有势的人,基本上都有所耳闻。

 “我大哥?

 他人在哪儿?”

 李存义兴高采烈,脸涨得通红,走起路来铿锵有力,长长的汗青皮靴尖头向上挑着,显得颇为霸气。

 问过府上几个下人后,李存义得知今日府上有客,便朝着中堂附近的阁楼走去。

 其中一处阁楼里。

 已处于半退隐状态的韩国公李善长,正在热情招待一位老友。

 虽说两人分属不同党派,但随着李善长逐渐退下,不再过多参与朝政,与这位老友的关系反倒慢慢缓和。

 加之这位老友对朝政也不太感兴趣,两人的关系倒像回到了从前,越发和睦。

 人老了就爱回忆过往,心思也变得念旧起来。

 这位老友正是诚意伯刘伯温。

 他在洛阳新都调养了许久身体,近些时日才能出来走动,这不就来到了李善长府上。

 李善长属淮西派系。

 刘伯温则是浙东派系,以前在朝堂上,两人可谓势如水火。

 刘伯温曾兼任御史中丞,作为言官之首,弹劾文武百官、挑大臣们的错处,是他的职责所在。

 在这样的行事之下。

 他与昔日淮西一派的关系愈发疏远,后来便辞官归家,明白朝堂已不适合自己。

 “伯温,你我都已退下来,到了这把年纪,才忽然明白朝堂上太多身外之物都不重要,能活着且身体健康。

 便是最大的福分了。”

 李善长轻声说道,眉眼间已不见昔日权臣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一位寻常老翁的平静淡然。

 “善长能想明白这些,那是极好的。”

 刘伯温大病初愈,虽说身体无大碍,但这场病也耗去了他不少元气,如今头上已生出许多白发,看上去颇为苍老。

 看到如此模样的刘伯温,李善长心中原本那点芥蒂早已无影无踪。

 两人都已到了半截身子入土的年纪,再计较那些前尘往事,确实没什么意义了。

 “你家大儿子刘琏,之前和陆羽一起在江西布政司做事,听说前些日子已被陛下召回洛阳新都,打算留在京城重用。”

 李善长还是知晓不少朝堂消息的,平日里他也偶尔会去上朝。

 见老友不愿多谈朝政,李善长也不勉强,只是面带感慨地说:“洪武一朝,你这长子能获重用,可是件大事。

 等太子殿下日后登上皇位,说不定你刘家还能再兴旺个几十年。

 不像我李家……”

 李善长正准备接着往下说。

 突然,一阵尖锐的喊叫声由远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