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指点叶落烟雨

第三百八十九章 吏部尚书刘淞,借刀杀人之策(第3页)

 随着户部尚书徐铎的离去,场中的氛围愈发压抑,沉默蔓延。

 最终。

吏部尚书刘淞面色一寒,咬咬牙开口道:“老夫还有一计,借刀杀人。”

 接着。

 他开始讲述计划。

 一旁的礼部尚书朱梦炎和刑部尚书开济深知已无退路,也只能咬牙低声附和:“便只能如此了,这一次应该能成功。”

 他们虽这么说,但语气中却透着不自信。

 不过从表面上看,这次的计划确实有成功的可能,且把握不算低。

 ……

 一两日后,文人再度上街。

 以往实学与圣贤之学争斗的场景似乎又要重现。

 但这次情况有所不同,上街呐喊的大多是国子学的学子,甚至连之前尊崇孔孟圣贤学问的学子,也都悉数站到了国子学这一边。

 “还请陛下明鉴,我国子学先生并未触犯大明律法,为何被关进锦衣卫镇抚司的地牢?”

 “陛下,国子学先生于国有功,于社稷有恩。”

 “陛下此举,难道不会寒了天下文人的心吗?”

 “往日陛下行事皆有章程,对那些贪赃枉法的贪官剥皮揎草,我们尚可理解。

 但此次先生究竟犯了何罪,陛下应该给天下文人一个交代!”

 在封建时代,文人即便没有官职,一旦集体爆发,能量也是巨大的。

 即便有《大明日报》的舆论与之抗衡。

 可《大明日报》发展时间太短,至今未满一年,又怎能与在封建时代传承数百年的文人团体相抗衡,其发展仍需漫长的时间与道路。

 此刻,国子学内。

 眼睁睁看着课堂上没有学子上课,都自发跑出去,为心中的国子学先生呐喊助威。

 他们上街的声势浩大,用锣鼓喧天来形容也不为过。

 国子学不乏聪明人。

 其中最聪慧的三人,此时不约而同放下手中事务,来到了如今国子学名副其实却存在感不高的道衍面前,对道衍他们极为尊敬。

 “道衍先生,学子们都上街了,洛阳新都要乱了!”

 方孝孺推开门,大声喊道。

 一旁的黄观和马君则面露焦急之色。

 “慌什么?”

 声音并非从房内传来,而是从他们身后响起。

 三人一同转身,只见道衍手持一卷竹简,面容温和,就这样从容地站在他们身前。

 刹那间,三人一窝蜂地围了上去。

 “道衍先生,难道您看不出来吗?

 这是捧杀之策!”

 方孝孺咬牙说道。

 黄观面色阴沉:“幕后之人好狠毒的心肠,让国子学学子一起上街为先上呐喊助威,实则是将先生置于风口浪尖。

 功高盖主之事,自古就有。”

 马君则一脸忧虑,摇头叹息:“哪怕陛下与先生情谊深厚,先生又和太子殿下关系亲密,可有些事还是不得不防。”

 “陆施主本就无心权势,这天下人尽皆知。”

 面对三人慌慌张张的模样。

 道衍微微一笑,并未有丝毫责怪之意。

 这三人还年轻,虽外放历练过一段时间,但仍在陆羽的庇护羽翼之下,平日里接触的不过是寻常百姓间的勾心斗角。

 朝堂中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才是最为可怕的。

 而能被察觉的,往往都容易应对。

 “好了,此事不会出什么岔子。”

 道衍拿着竹简。

 在他们三人头上轻轻敲了敲,“回去做你们该做的事。”

 愣在原地的三人。

 过了许久,似乎才明白了道衍话中的深意。

 他们相视大笑:“是极是极!!!先生智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哪怕此时先生在地牢,却依旧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这点阴谋诡计,怎能奈何得了先生?”

 方孝孺一脸虔诚,带着朝拜的神情,极为崇拜地说道。

 再看另外两人,竟也是同样的神态。

 “幕后之人以为用此等计策就能毁了先生,实在是太小瞧先生的雄才大略了。

 等先生从镇抚司地牢出来,定会让那幕后之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