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用心良苦(第2页)

 “不过安史之乱后,老百姓的确过得十分辛苦。到处都是流民,还有官兵骑着马,不择手段的抓壮丁去充军……”陈伯闭上眼睛陷入沉思,“我的父亲和母亲,当年也是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长安的……”

 段书瑞同情的看着陈伯,他当然知道那段水深火热的时期,官府为了征兵打仗派出大队人马,而经历战火洗礼的土地上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哪里有那么多青壮年可供征兵的?家中的顶梁柱一走,老幼妇孺又该如何维持生计?陈伯闭上眼,嘴里念念有词:“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段书瑞是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人,但他在上学期间也做过义工和志愿者,为灾区捐献过物资。他喜欢阅读史书,知道唐朝的贫富差距十分明显,当宫中的贵妃捏着犀角筷子,望着数十道珍馐美食不知该从何下筷时,乡野里的贫苦百姓可能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仁爱是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他想借议论百姓生活的疾苦来传达仁爱的观念,以此来打动考官。他认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是儒家精神的根骨。

 见陈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久久未回过神来,段书瑞上前抚了抚师傅的脊背:“师傅,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如今还是李家的江山,各路诗人也依然才华横溢,层出不穷。百姓现在的生活也比以前好了,师傅不必太过忧心。”

 陈伯似乎被他的话触动,慢慢回过头来。他凝视着段书瑞:“修竹,你知道我为何待你比景信更加严格吗?”

 段书瑞心中一凛:“弟子不知。”

 “景信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即使屡试不中,也有家里替他托底。他以后靠家里托关系谋个一官半职不在话下,就算是一个芝麻绿豆的小官,也足够养活自己了。而你不一样。你出身普通,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自己的才华。”

 段书瑞面色一暗,他知道陈伯所言非虚。自己要想在这个朝代活得舒坦,只有科举这一条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