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用心良苦


次日,段书瑞将自己写好的文章交给陈伯过目。陈伯颇有些讶异的看着他,以前这小子几乎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交的,这次居然交的这么早?难不成是文曲星上身了?他不解的开口:“修竹,以前的你都是能拖就拖,怎么这次交的这么快?”

 段书瑞脸上一阵燥热:“师傅,弟子昨天看完书有所感悟,这才写下了这篇文章。弟子也不知道为何会写的这么顺畅,还请师傅帮我看看。”

 陈伯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在自己推荐的那家书肆里获得了灵感。他将其默认为自己的功劳,心头美滋滋的。他展开白纸看了一眼,由衷的赞叹道:“字如其人,修竹,你的字写的越来越有风采了。”段书瑞莞尔一笑。他每每遇到思路不畅之时,为了让自己平心静气,最喜欢做的就是练字。他最近刚临摹完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这篇碑文记述了颜氏家族及其后裔仕途、治学经世的情况。颜真卿的手写楷书被编订成册,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楷书书写严谨,字体端庄秀丽,十分适合临摹。他一边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一边了解着古人的生平,感到其乐无穷。

 陈伯专注的看着文章,段书瑞则阅读着一本时文集。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等段书瑞看完了十余页文章,陈伯才开口点评。

 “修竹,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你自己想的?没有借助外力?”

 “当然了师傅,这学堂里除了您还有谁能帮我吗?”段书瑞无奈的笑笑,难不成他还会去找崔景信帮忙吗?崔景信自己都想雇一个写手帮忙写文章呢。

 “说的也是。而且也不像是原封不动的从别人的文章里摘抄来的。”陈伯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师傅就随口一问,你别往心里去啊。”

 段书瑞满眼期冀的望着陈伯:“师傅,请您告诉我,我这篇文章究竟如何?和之前的相比有进步吗?”

 “有,当然有。你这文章描写了民生疾苦,沉郁顿挫,有杜工部忧国忧民的风范。”

 这可是极高的评价了。段书瑞的脸上滑过一丝仓促的笑意,他总不能说自己昨日看到杜甫的作品,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之前看过的有关杜甫生平的纪录片,这才有感而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