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英国公比较合适(第2页)
很快,刘能被招了过来,来到了御帐中刘能便是一愣。
因为,现在的御帐中人太多了,几乎所有伴驾出征的官员都被召集了过来,正聚在御帐之中议论纷纷呢。
朱祁镇看到刘能过来,立刻问道:“刘先生,你可算是来了。”
“也先如今已经派人过来求和,而且已经谈妥了,瓦剌骑兵即刻撤军,不过英国公却说你反对求和之事,朕想知道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想法?”
刘能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看向了一众大臣,问道:“我真的可以说吗?”
朱祁镇点了点头。
王振则是在一旁出声道:“哎呀,我的刘先生,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什么好隐瞒的?赶紧说出来吧。”
刘能这才缓缓说道:“我阻止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史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
“也先围困住大军之后便派人过来求和了,而且大明也答应了,不过就在双方洽谈完毕,王公公下令移营的时候,瓦剌骑兵突然突袭,大军缺水,随即便混乱起来,再也抵挡不住瓦剌人的冲击,就此全军覆没了。”
“大胆!”一个人立刻站了出来,大怒道:“哪里来的骗子,居然敢骗到陛下这里来了?”
刘能一愣,立刻说道:“我没有骗人啊。”
“我大明刚刚和瓦剌人讲和,陛下还没有下旨移营呢,你就说大军会全军覆没,难道你会未卜先知不成?”那人继续质问道。
刘能看了看王振。
王振会意,出声介绍道:“这位是礼部左侍郎杨善杨思敬。”
“能言善辩的那位?”刘能立刻追问道。
王振点了点头。
刘能立刻沉默了下来,半晌才说道:“杨侍郎,我现在已经开始怀疑,你会不会就是一个投机之人了。”
是的,刘能的这种猜测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杨善,字思敬,大兴人,不过他并不是科举出身,而是靠着靖难才发起的,因为参与守城有功,授典仪所引礼舍人。
永乐元年,改为鸿胪寺序班。
因为他长相英俊,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故而每每为明成祖朱棣所瞩目,后来累官进鸿胪右寺丞。
等朱高炽继位后,他就被提拔为了鸿胪寺卿,正式成为朝廷大员之一,如今已经是礼部左侍郎兼管鸿胪寺的大员,只等着大明朝廷第一位常青树、霸占了礼部尚书位置20年的胡濙退休,他就可以继承胡濙的位置,正式踏上朝廷文政六位大员之一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家伙的运气不错,即便这家伙因为土木堡惨败而独自逃了回去,却没有受到责罚,反而是因为朝廷缺人而被提拔了一级,成为了正二品的右都御史,后来奉命出使瓦剌,又立下了一个大功,单纯靠着嘴皮子忽悠,成功把也先给忽悠住了,然后就是把被俘的朱祁镇给救了回来,最后又依靠着这次大功,成功混入了石亨徐有贞发动的夺门之变,重新把朱祁镇推上了皇位,也是因为这次功劳,杨善成功被封了爵位,号兴济伯,岁禄千二百石,死后追赐为兴济侯,谥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