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感天动地窦娥冤(第3页)

 “可这观音土吃了不消化,咱们这些人,也活不了几天啰!” 

 听到灾民的诉苦,大家的心里都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 

 而就在这时,老头又叹了口气:“唉……这是诅咒呐!” 

 听到“诅咒”两个字,几人的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公孙策道:“老伯,旱灾不过是自然之数,并非什么诅咒。” 

 老者一听就激动起来:“谁说的,这明明就是诅咒,楚州上下谁不清楚。我啊,早就看出来了,你们一定是朝廷派来的官员吧!” 

 公孙策点点头:“嗯!这位是开封府尹包大人,如今是钦差大臣,奉命巡察楚州灾情。” 

 “钦差大臣?”十几名灾民一听,眼睛顿时一亮,慌忙跪倒下去,乞求给他们一口吃的。 

 包拯见状,连忙让四校尉和衙役将自已吃的粮食和水拿出来分一些给灾民。 

 分到粮食,灾民哪里还顾得上说话,纷纷哄抢,狼吞虎咽,饱饱的吃了一顿。 

 看着灾民都吃饱了之后,包拯才追问道:“老伯,你方才说楚州的旱灾乃是诅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老者吃饱喝足,有了力气,这才绘声绘色地耐心解释。 

 “这事儿还得从三年前的山阳县说起。” 

 “上阳县城里有一个年轻寡妇,与婆婆相依为命。” 

 “后那婆婆又招赘了个姓张的汉子,不知怎么就死了,被他儿子告到官府,说是那年轻寡妇毒杀的。” 

 “那寡妇后来被问了斩。可行刑之前,却高喊冤枉,发了三道怨咒。” 

 几人听到这里,都是一怔。 

 包拯迫不及待道:“什么怨咒?” 

 “那寡妇说,她若系冤屈,第一刀过头落,血溅三尺不落地,都要染在白练上。” 

 “第二,要那六月伏天,天降三尺瑞雪,掩埋尸首不见光。” 

 “这三,要楚州三年大旱不得雨,以表其冤情。” 

 “果然,问斩后,每一桩都应验了。” 

 嘶…… 

 包拯听完,哪里还淡定得了。 

 这不就是元朝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所写的杂剧《窦娥冤》? 

 难不成,楚州的旱灾,真是因为诅咒? 

 太扯淡了。 

 “老伯,不知这位寡妇叫什么名字?”包拯再次确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