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感天动地窦娥冤(第2页)
“臣遵旨!”
“今日天色已晚,爱卿回府后,便即刻收拾,明日一早便启程。”
“是!”
包拯接过尚方宝剑,告退离去。
回到开封府后,便将今日之事和展昭和公孙策说了一遍。
两人得知皇上封了他钦差大臣,巡察使,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至于“诅咒”之说,他们自然也不信,太荒谬了。
次日一早,一切准备就绪。
包拯坐上马车,公孙策和展昭则是骑着高头大马。
“出发!”
一声令下。
队伍浩浩荡荡出城,三口铡刀随行。
而尚方宝剑则是由南侠展昭来保管。
百姓看到是开封府包大人的队伍,纷纷站在道路两端。
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但没人知道,包拯是要去什么地方。
只是看到三口铡刀一起随行,还以为是哪里发生了重大冤案,要去铡人呢!
开封府对付一路快行,饥餐渴饮,夜住晓行。
足足二十天后,方才抵达楚州。
果然。
一到楚州,仿佛就像是变了一片天地。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田地龟裂。
地面上光秃秃的,看不到一片绿色。
流民更是成群结队,一路哀嚎。
大路上都能看到森森白骨,散发着阵阵恶臭,被无数的苍蝇给围绕起来。
烈日炎炎,刺得人脸上火辣辣的疼,丝毫没有半点要下雨的征兆。
这哪里还有点人间的样子,分明就是炼狱。
“唉……古代的百姓是真的惨啊!”包拯悠悠长叹。
看着成群结队逃难的灾民,包拯停下队伍前去询问情况。
“大婶,朝廷不是一直都在发放赈灾粮吗?你们为何还要逃亡?”
包拯询问一名蓬头垢面,形容枯槁的老婆婆。
“唉……”
那老妇人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无力地说道:
“楚州连续两年遭受干旱,田地里颗粒无收,数万灾民陷入困境,朝廷发放的赈灾粮食远远不够。”
另一名老者接口道:“起初,灾民们勉强能喝上一碗稀粥,可吃惯了赈灾粮食,便只能以野菜和树皮为食。”
“谁能想到,连年干旱,一滴雨水都不曾降落。”
“现在啊,连树木也全都枯死,树皮都没得吃。”
“灾民死的死,逃的逃,留下的大多是咱们这些无
力行走的老弱病残,只能依靠观音土勉强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