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起义恩仇录旁门门主左道

第113章 彝字营(第2页)

 刹那间,喊杀声响彻云霄,整个战场仿佛变成了一片血腥的修罗场。蔡昌龄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如电,剑影翻飞之间,带起一道道猩红的血线。而那些凶猛悍勇的彝兵们也毫不示弱,他们手持各式兵器,如潮水般向蔡昌龄和他所率领的士兵涌来。

 激烈的战斗使得原本空旷的战场瞬间变得拥挤不堪,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染红。双方士兵皆舍生忘死地厮杀着,只为了能够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存活下来。

 可惜的是,尽管蔡昌龄和他的部下们奋力抵抗,但骑兵们赖以取胜的速度优势却在此刻被敌人牢牢地扼制住了。失去了速度的骑兵就如同没牙的老虎一般,战斗力大打折扣,甚至连普通的步兵都有所不如。

 蔡昌龄眼见形势愈发危急,心知再这样下去,己方必将全军覆没。于是,他当机立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掉转马头,向着身后不远处的城池狂奔而去。

 然而,敌人又怎会轻易放过他们?彝兵们在后面紧追不舍,不断有士兵倒在了逃亡的路上。最终,当蔡昌龄等人好不容易撤入城中时,战场上已经留下了数百具冰冷的尸体,显得格外凄惨。而他们则带着满心的恐惧和疲惫,仓惶地逃回了城内,紧闭城门,不敢再有丝毫懈怠。

 太平军与清军双方如同两座对峙的山岳,彼此互不相让,就此陷入了漫长而紧张的僵持阶段。太平军紧紧地守护着他们所剩无几的粮草,每一粒粮食都显得无比珍贵。为了能够坚持更长时间,他们不得不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每天的口粮被严格控制,士兵们只能勉强果腹,但即便如此,他们眼中依然燃烧着不屈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