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起义恩仇录旁门门主左道

第113章 彝字营

 此时城下有黄鼎的彝字营,有周康寿,周康禄,向芝寿的川军,共计三万大军围攻汉中。

 城下最散漫的便是黄鼎的那一万兵马,黄鼎是书生带兵,但是对行军打仗有独到之处,其麾下均为四川凉山的彝兵,皆骁勇善战,人称双枪兵,一手短矛,一手烟枪,其他将领对于语言不通的彝兵皆是无奈,唯独黄鼎能降服他们,办法也很简单,他会彝语,嬉笑怒骂不打官腔,能和士兵打成一片。

 因此黄鼎的军队虽然散漫,但是在川军团里面战斗力最强的。

 城上的蔡昌龄也看到这支军队,他以为这是一支杂兵。

 对着身旁的启王梁成富说道:‘‘我看清军最薄弱的地方当属围攻西门的这支邋遢的乞丐部队,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因此我准备率领城内仅有的两千骑兵突袭这支部队’’

 梁成富也看到这支邋里邋遢的‘双枪兵’,他感觉此计可行,随后点了点头道:‘‘一切小心。’’

 随后蔡昌龄带领着骑兵团从西门突出,蔡昌龄率队直冲彝兵阵营,原以为可以轻松击溃这些看起来军纪涣散的敌军。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彝族战士们的激烈抵抗。

 双枪兵们迅速摆好阵势,手中短矛与弩箭齐射,配合默契,让蔡昌龄的骑兵队陷入困境。他们的战斗技巧娴熟,进退有序,丝毫不受外表的影响。

 蔡昌龄望着眼前混乱不堪且逐渐呈现溃败之势的战场,心中懊悔不已,他深知自己此次犯下了轻敌这个致命的错误。然而,此时此刻,局势已然发展到了无法退缩的地步。他紧紧握住手中那柄闪烁着寒光的长剑,怒吼一声,身先士卒地冲入敌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