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刘备主动出击,张青出使江东荣归故里

 一炷香后,刘备同诸葛亮乘马车出府。

 张松和张任在前面带路。

 马车上,诸葛亮对刘备说道:“汉中被曹操所得,刘璋请主公入州府,必有让益州之意,不知主公心意如何?”

 刘备道:“正要问孔明!”

 “哎!”诸葛亮叹息:“遥想当年,刘表病危时,也是这般场景啊!”

 “是啊!”刘备点头:“当时孔明劝我取荆州,奈何错失良机,最终被曹操得了荆州!”

 诸葛亮叹息:“可今日之益州非昔日之荆州啊!”

 当年在荆州,诸葛亮给刘备定下的战略就是取荆州。

 上策,刘备从刘表手中接管冀州,对内交好四大家族,对外联合江东,抵御曹操。

 下策,扶持刘琦接管冀州,对内依旧交好四大家族,对外仍旧联合江东,抵御曹操。

 但人算不如天算,刘表突然病死,蔡瑁、蒯越等人迅速扶持刘琮继位。

 曹操以雷霆之势南下荆州,刘琮滑跪投降。

 导致刘备携民渡江,一路逃到了江夏。

 赤壁惨败,导致刘备再无力与曹操一战。

 甚至,刚到手的交州,硬是被曹操从刘备的嘴里扣了出来。

 按照诸葛亮的谋划,汉中挡住曹操,为刘备争取夺下汉中的时间。

 可汉中,连三个月都没有撑住,张鲁也选择了滑跪。

 如今益州唾手可得,对刘备来说,却是烫手的山芋。

 诸葛亮叹息:“曹操的五十万大军就在汉中,只要主公接管益州,曹操必定发兵来攻。”

 刘备接管益州,必定人心不稳,还要对抗外部的曹操,这便是内忧外患。

 “是啊!”刘备点头:“若立刘璋之子继任益州牧,只怕当年荆州之事重演啊!”

 刘璋之子刘阐,虽有仁义之名,但绝非明主。

 若扶持刘阐继任荆州,他完全有可能向曹操投降。

 这样一来,刘备便会再次错失益州。

 一旦失去益州,意味着刘备错失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机遇。

 诸葛亮拿出书简交给刘备:“这是我为主公拟定的治益州之策!”

 刘备接过书简查看,随后摇头:“以仁义治益州,或可稳住人心,但内部必定生乱!”

 诸葛亮追问:“主公何意?”

 “严法治益州,明正典刑!”刘备道。

 “严法?”诸葛亮诧异。

 “没错!”刘备点头:“刘季玉以仁法治理益州,导致世家大族骄横,文武不受约束,百姓遭受剥削,命如草芥,所谓的富庶都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

 刘备就是编草鞋出身,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百姓的苦难。

 在益州这些年,刘备在百姓中的声望,甚至超过了刘璋。

 诸葛亮道:“莫非,主公要取信于民?”

 “没错!”刘备点头:“若得百姓归心,方是归心,世家大族更应以严法约束,一句话,反其道而行之!”

 一瞬间,诸葛亮看刘备的眼神都变了,憧憬,敬佩,甚至是仰望。

 这一刻,诸葛亮在刘备身上真正看到了帝王的气质。

 刘备,再也不是那个所谓的仁义君子了。

 而此时,刘备也将一份策略书交给了诸葛亮查看。

 里面有详细的治益州策略。

 刑罚严明,肃清盗匪,震慑欺压百姓的世家大族。

 同时,铸造直百钱,扩充军需。

 诸葛亮摇头:“主公,这策略……”

 刘备道:“策略书出自法正之手,直百钱出自刘巴之手,由张松交于我手!”

 “此三人,皆为蜀中奇才也!”诸葛亮当即拱手道:“主公治益州,不在话下!”

 此时,马车停到了郡府外。

 刘备、诸葛亮、张松和张任四人一同来到刘璋卧房。

 “季玉兄!”刘备躬身行大礼。

 “玄德,坐!”躺在病榻上的刘璋向刘备招手示意。

 “嗯!”刘备微微点头,从旁落座,而后道:“季玉兄近日伤病可有好转啊?”

 刘璋闻言,连连摇头:“病入膏肓,药石难医啊!”

 刘备同样摇头:“吉人自有天相,我相信季玉兄定然能早日摆脱病痛……”

 刘璋还是摇头,炙热的双目望向了刘备:“玄德,五十万曹军就在汉中屯驻,我已是日夜难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