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张鲁归降献汉中,刘备临危继益州


 汉中最险不过阳平关。

 张卫不光丢了阳平关,还折兵损将无数。

 这意味着,整个汉中已经无力抵抗曹操。

 要么等死,要么趁早归降。

 对于曹操来说,那就是瓮中捉鳖。

 五十万大军入南郑城,少则七八日,多则一月必定能攻破城池。

 这是出于战术方面的考虑。

 但曹操的战略不是简单的取下汉中,而是以汉中为跳板,攻取益州。

 一座破败的南郑城,显然不是曹操想要的。

 最好的办法,还是劝降张鲁。

 曹植和曹冲都请命替曹操出使汉中。

 这两人都是曹操的儿子,让儿子去劝降张鲁,无疑是对张鲁的敬重。

 问题是,曹植生性狂傲,曹操对他很不放心。

 曹冲还算是聪慧,但没有任何经验,难当大任。

 曹操将司马懿、杨修、张青和刘晔等人一同召到中军大帐。

 “你等以为,何人出使汉中最为妥当?”

 杨修道:“启禀丞相,子健公子领中郎将一职,又是丞相公子,此去汉中,张鲁绝不敢怠慢,劝降一事,自然是顺水推舟!”

 若是曹植能劝降张鲁,假中郎将的假字肯定要摘掉了,这样一来就成了真的中郎将,地位仅次于曹丕。

 曹操的目光望向了司马懿:“仲达以为如何啊?”

 司马懿道:“启禀丞相,在下以为两位公子前去,都不妥当!”

 “为何啊?”曹问操道。

 司马懿解释道:“汉中不愿归降的根本在于军将不服输,而破汉中之谋皆出自麒麟子之手,唯有麒麟子入汉中,方能震慑汉中军将,更得杨松相助,劝降一事,便是顺水推舟!”

 “哈哈哈!”曹操大笑起来。

 识破张卫的埋伏,以退为进伏击张卫,大破阳平关。

 全都出自张青之手。

 而且,张青在交趾城也曾与诸葛亮沙盘推演战争,令刘备放弃了死守之心。

 再入汉中,一样可以用沙盘推演,令汉中军将折服。

 张青出使汉中,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既示威,也要施恩,即恩威并施。

 张青的目光下意识的望向了司马懿。

 自己和此人并无交往,这个时候怎么会好心的举荐自己?

 如果曹丕在,张青和曹丕前往汉中劝降,无疑是最佳组合。

 问题是,曹丕不在。

 因此,张青也没准备争这个功劳。

 司马懿的反常举动,让张青不是很能理解。

 这时,司马懿又说道:“丞相,臣还有一策,或可令张鲁心悦诚服!”

 “说说看!”曹操伸手示意。

 司马懿道:“张鲁膝下有一女,丞相可挑选一位公子与其结亲,如此丞相和张鲁便是一家人了!”

 “说得好啊!”曹操点头。

 张鲁就算是投降,也是被曹操的武力所胁迫。

 但若是两家结亲,张鲁自然会安心,两家的利益也会绑定在一起。

 这无疑是皆大欢喜。

 “何人可迎娶张鲁之女啊?”曹操的目光望向了曹植。

 曹植道:“父亲,仓舒还未娶妻,或可迎娶张鲁之女!”

 “嗯!”曹操点头,目光望向了曹冲:“我儿,可愿啊?”

 “愿意!”曹冲抱拳,立刻跪在了地上:“谢父亲赐婚!”

 曹操笑了,目光望向了张青:“孟义,出使汉中一事,就交由你了!”

 “谨遵丞相之命!”张青拱手示意。

 这会儿才明白,为什么司马老贼会这么好心,这特么的是包藏祸心。

 若是曹冲出使汉中,或许能劝降张鲁,但结亲一事,又不好开口。

 反之,若是曹植出使汉中,未必会劝降张鲁,结亲自然更难。

 唯有他张青,既能劝降张鲁,又能帮曹冲说亲。

 倒也算不得无耻,勉强算得上是共赢。

 次日清晨,张青带着蒋干和薛欢乘马车前往南郑城,史阿率三百校事府护卫相随。

 除此以外,又派魏延领三千兵马相随。

 安全问题是一点不需要担心的。

 消息传到汉中后。

 张鲁便问杨松:“你两次出使许都,可知张青为人?”


 “神人也!”杨松道:“此人出身江东,入曹营后便得到曹丕赏识,从辅事做到了校事尉兼丞相府军师,马超、刘备皆畏惧此人,他更是联合群臣请奏天子为曹操进位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