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张青掀翻朝廷,曹操进位魏公(第3页)

 张青拱手:“子鱼先生真乃神人也!”

 华歆摇头:“我和景兴早有此意,奈何上有荀令君,难做人啊!”

 华歆和王朗祖籍并非江东,但都在江东任职过,同江东士族交好,但是,和颍川士族并不是一派的,只能说是依附。

 张青道:“为丞相请封魏公一事,是子桓公子和子健公子之心,也是汉中使者、江东使者之意,奋武将军程昱极力赞同,曹氏、夏侯氏全力支持!”

 “哦?”华歆顿时眼前一亮。

 王朗道:“若真如此,我二人愿意联同诸公一起上奏天子,为丞相请封魏公之职!”

 “哈哈哈!”曹丕笑了,立刻端起酒碗:“我敬二位!”

 “敬公子!”两人纷纷端起酒碗同曹丕共饮。

 解决了华歆和王朗,随后就登门去寻程昱。

 程昱对曹丕还算是热情,但对张青表现的很不热情。

 双方入书房叙话。

 曹丕挑明了张青的身份。

 “周复乃张青也,江东张公之侄,所谓周复不过是化名,张青与周瑜并不相干!”

 “听说了!”程昱点点头,态度依旧是不冷不热。

 张青道:“仲德先生上书弹劾在下,是因为在下出身江东,恐我对丞相不忠吧?”

 “没错!”程昱点头,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张青道:“那我若同公子奔走四方,联络朝臣,为丞相请封魏公呢?”

 “什么?”程昱大惊。

 “千真万确!”曹丕点头:“此事,王朗、华歆已经应下,更有汉中、江东使者奏书!”

 “哈哈哈!”程昱大笑起来:“江东麒麟子,好大的胆子,你为何要这么做啊?”

 张青道:“我只想在朝廷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让群臣知道,我张青对丞相忠心无二,敢为人先!”

 “说得好!”程昱立刻招手道:“来人,取酒来,我同麒麟子共饮一碗!”

 “喏!”下人拱手行礼,快步离去。

 随后,一坛好酒送到了书房。

 程昱满了三大碗酒水。

 “请!”

 “请!”

 三人举杯共饮。

 程昱是激进派,早年曾建议曹操称帝,自然是支持曹操做魏公。

 解决了程昱的问题,二人又找到了贾诩。

 贾诩是个老狐狸,说话不显山不漏水。

 但是曹丕把事情摆在明面上,将王朗、华歆、程昱、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的名字列出

来时,贾诩来了一句老朽早有此意。

 曹氏宗族和夏侯氏更不用说,早就想让曹操当魏公了。

 建安十七年,七月。

 文武群臣联盟上奏天子,为丞相曹操请封魏公。

 文臣中,程昱、华歆和王朗为首。

 武将中,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四将为首。

 就连后知后觉的曹植、杨修和丁仪等人也在其中。

 唯独缺少了荀氏叔侄,也就是荀彧和荀攸。

 天子看到如此多的奏书后,很迷茫。

 寻来国丈伏完商议。

 “陛下,大事不可逆啊!”伏完摇头感慨。

 “罢了,罢了!”刘协摇头。

 建安十七年,九月。

 天子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特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十月,曹操前往邺城赴任。

 于铜雀台设宴,款待文武群臣。

 文臣群臣皆至,唯独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再次缺席。

 宴会上,武将比试武艺,文人作诗写赋。

 曹植凭借一篇辞藻华丽的诗词博得了头筹。

 众文武推杯换盏,曹操持马朔立于阶上。

 “孤本愚陋,始举孝廉。”

 “后值天下大乱,筑精舍于谯东五十里,欲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

 “不意朝廷徵孤为典军校尉,遂更其意,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图死后得题墓道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平生愿足矣。”

 “念自讨董卓,剿黄巾以来,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遂平天下。”

 “身为丞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

 “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谬也。”

 “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

 “但欲孤委捐兵众,归就所封武平侯之国,实不可耳: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孤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诸公必无知孤意者。”

 文武山呼:“虽伊尹、周公,不及丞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