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张青掀翻朝廷,曹操进位魏公(第2页)
“我的好二哥曹不一啊!”
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曹植几乎是吼出来的。
杨修摇头:“我倒是有些家资,但三日内也凑不出九千万钱啊!”
丁仪同样摇头:“我也有些家资,但杯水车薪啊!”
曹植没说话,目光紧盯着丁仪。
“公子何意啊?”丁仪不解。
曹植道:“先从宗正府挪九千万钱,把这账平了!”
丁仪摇头:“这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吗?”
“不然怎么办啊?”曹植问道:“我总不能去找我爹借钱吧?”
“好,我去处置!”丁仪拱手,快步离去。
次日清晨,九千万钱就送到了丞相府。
这笔账,就算是平了。
蒋干赶忙到校事府,将此事汇报给曹丕和张青。
曹丕不解:“九千万钱,一夜时间就筹集到了?这怎么可能啊?”
“宗正府啊!”张青道:“丁仪掌管宗正府,给天子当管家,九千万钱还是拿得出来的!”
曹丕摇头:“胆大包天,拿天子的钱平丞相府的账?”
蒋干问道:“那,要查宗正府吗?”
“作用不大!”张青摇头。
就算把账查到丁仪头上,最多是把丁仪革职。
丁仪只是个小喽啰,收拾他,无法震慑他人。
“那这件事,就这么算了?”蒋干道。
“不!”张青摇头:“刚刚开始!”
“师父还有他法?”曹丕好奇道。
“嗯!”张青点头:“我没记错的话,公子曾说过,朝臣多有上奏天子为陛下丞相请封魏公一事吧?”
“没错!”曹丕点头:“不过,尚书台的荀令君反对此事,很多人便犹豫不决,迟迟不肯上奏!”
“那我们来牵这个头!”张青道。
曹丕不解:“师父,这是牵动朝野之事,你我二人能成事吗?”
从赤壁之战开始,曹操就没有被提拔过了。
只要是,做到丞相的位置,曹操已经是位高权重了,封无可封。
但这不代表曹操不想当魏公。
相反,曹操很想当魏公,但这种事情,曹操不可能自己开口。
自然需要下面的人上奏天子,为他庆功。
最后,曹操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当上了魏公。
但做了魏公,下一步就是魏王,以后可能称帝了。
这并不符合以荀彧为首的士族的利益。
士族想要的只是一个稳定的朝堂。
曹操可以权倾朝野,甚至废立天子。
但大汉必须是大汉。
这是士族的底线。
为曹操请封魏公,就是在试探士族的底线。
这也是很多朝臣明明支持曹操封公,却迟迟不愿上奏天子的原因。
张青道:“你我二人自然是办不成,但朝中士族并非一心,有此心者不在少数,我们只是帮这些人做了他们想做的事情而已,包括曹植和杨修!”
“有些道理!”曹丕点头。
曹丕和张青当带头大哥,联络朝臣,甚至包括曹植和杨修,一起上奏天子,为曹操请封魏公。
这样一来,曹植和杨修,乃至曾经支持曹操称帝的程昱,都必须和二人统一战线。
如果能
促成此事,那五官中郎将和丞相府军师张青的威望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你们都反对我张青,可我张青比你们任何人对丞相都忠心,而且敢为人先。
到那时,自然不会有人再针对张青了。
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大的。
当天晚上,张青就找到了二叔张昭和汉中使者杨松。
向两方使者分别讨来了一道奏书。
内容自然是为曹操请封魏公一事。
这种事情,江东和汉中是乐见其成的。
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
次日,张青带着曹丕和将干,找到了王朗和华歆。
王朗和贾诩一样,都是当朝谏议大夫。
而华歆是尚书台尚书,属于尚书令荀彧的下属。
张青能找到这两个人,就一个原因。
这两个人都出自江东。
王朗是因为在江东败给了孙策,又回到了朝廷任职。
而华歆是孙策死后,前往许都投奔曹操。
当年华歆离开江东的时候,张青就曾想和他一同前来,但因为张昭阻止,这件事搁置了。
华歆笑了:“孟义啊孟义,这么多年了,你还是来到了朝廷啊!”
“兜兜转转,终究还是没有变!”张青摇头感慨:“当年若是坚定些,绝非今日景象了!”
“哈哈哈!”华歆大笑起来:“你来寻我二人,莫不是因为魏公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