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第二艺术
第309章 波涛骇浪下的中国命运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也预示着国共之间的实力对比悄然发生了转变。
由于国民党集结六十万兵力进攻延安和山东解放区,导致后方兵力空虚。
1947年6月起,解放军趁机在多个战场发起进攻。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
之后,部队长驱直入,千里跃进大别山。
这一行动像一把利刃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华东野战军为配合刘邓大军作战,也于1947年8月挺进鲁西南。
他们在鲁西南地区积极打击国民党军队,经过多次战役战斗,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山东的防御部署。
同时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
他们在豫西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攻势作战,在黄河、渭水之间的广大地区开辟了新的战场,使国民党军顾此失彼。
这三路大军以犄角之势遥相呼应,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半数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的后方,立时转变为解放军的战略前线,也就此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此次战略态势的巨大转变,和历次交战的越来越顺利,也让共产党意识到国民党反动派已处于强弩之末,解放全中国的时机逐渐成熟。
中共中央在经过慎重和全面的考虑后,于1947年10月10日,发布“解放全中国”的宣言。
这道宣言直截了当地指明了中国革命未来的前进方向,极大鼓舞了全军士气,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解放战争的热情,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如果只将这道宣言当做一个口号来看,那它在这场奠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中就显得平平无奇。
可如果深究其为什么要在敌军尚有庞大势力与战争潜力的背景下,较为突然地出现显得似乎有些操之过急,便可以从这场战争内外形势中寻找出众多线索,届时便可以明白何谓“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