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解放战争背景(二)(第3页)

 能从艰苦至极的长征中挺过来的共产党,又会在掌握如此实力后真的打不赢国民党吗?

 眼看已经从碾压般优势,发展到仅仅为“优势在我”后,国民党的完全失败实际已不远矣。

 在这样的复杂背景和实力对比下,1946年6月26日,这场分出国共之间胜负,奠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战争——解放战争,就此全面打响。

 不过虽然共产党军队的战斗意志与战斗力远强于国民党靠拉壮丁组成的军队,但该有的战略战术依然必不可少。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与战略战术大师的毛泽东,便依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了先北后南战略。

 此前击败日本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的苏联,为避免与美英冲突和确保在中国东北的经济权益,选择在1946年春开始,按照其与国民党政府的协议逐步从东北撤军,将中国东北交还给国民政府。

 但一方面,由于国民党军队接收东北的行动迟缓,并且美国军舰运送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港口登陆等行为引起苏联的警惕。

 一方面苏联对国民党政府的亲美倾向不满,担心东北成为美国反苏的前沿阵地。

 所以在撤军过程中虽然向国民党交接了一些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但也在一些地方默许中共接收部分日伪资产和军事设施,为中共在东北建立根据地、扩充军队等提供了时间和物资基础。

 为了抢占东北工业和军事准备,于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主动撤出南方多个解放区收缩战线,抽调兵力抢在国民党之前进驻东北。

 而果断抓住这一得之不易的机会的中国共产党,也将在本就强悍的战斗意志基础上,有更多的军事武器加持,从而将这场看似实力完全不对等的解放战争,打成了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且反应不过来的着名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