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第二艺术
第204章 解放战争背景(一)(第3页)
在协定签订后,仍在军事上不断挑衅,企图抢夺解放区。
而共产党在积极防御的同时,根据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这一事实,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包括报纸、广播、群众集会等方式,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真实意图。
最终在协议签订不久后,国民党便恼羞成怒单方面撕毁了《双十协定》。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彻底爆发。
不过此时的国共战争看似是中国两大政党的内部斗争,但实则与外界势力有着极为紧密又复杂的关联,尤其是美国和苏联这两大二战后新世界格局下的两极。
早在1939年抗日战争早期,美国为了在亚洲获取经济利益,同时遏制日本势力扩张,便开始采取易货贸易的方式,对国民政府提供有限的援助。
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减少对日战争投入和伤亡,便设想扶持中国军事力量对抗日本,便开始全面援助中国,援华方式由易货借款升级为货币借款。
为了尽可能多地利用中国对抗日本,还采取了“扶蒋用共”策略,禁止国民党将援助的军事物资用于打击共产党。
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的主要矛盾由对外迅速转变成了对内。
在这时的美国看来,能否掌控中国,直接关系到他们在亚洲的势力延伸与对苏联的威慑。
有着苏联援助和同一意识形态的中国共产党,自然成了美国这一战略计划的阻碍。
不仅不能让美国眼中苏联势力延伸的中国共产党割据了中国半壁江山,更不能让中共夺取了整个中国。
在美国眼中,那就意味着苏联这个最大对手的势力辐射到了整个亚洲。
苏联这个本就横跨欧亚,国土面积占世界之最的庞然大物,再加上中国这个在亚洲的庞然大物,这对美国与苏联的争霸来说当然极为不利。
于是“扶蒋反共”就成了这一时期美国在中国的主要战略。
而反观看似背靠苏联的中国共产党,其与苏联的关系则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