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第二艺术
第289章 第三次长沙会战,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第3页)
而随着日本出
兵缅甸,企图切断国际援助中国的物资转运基地,中国也派出了十万远征军长途跋涉走出国门与日寇作战。
1942年3月,远征军由云南畹町出境,于缅甸同古保卫战中,远征军坚守十二天重创日军。
但因后续作战指挥分歧、英军配合不力等,远征军陷入被动。
虽有仁安羌大捷,成功解救了七千余英军,但整体战局不利,被迫撤退,部分退往印度,部分撤回云南。
部分远征军选择穿越野人山撤回国内。
由于野人山环境恶劣,山高林密、瘴气弥漫、缺医少药,加之日军追击、给养断绝,部队非战斗减员严重。
许多远征军战士埋骨他乡荒野,当时条件所限,为了让战友尸骨有归,将士们将汽油桶改制为简易棺材,用以殓葬牺牲的袍泽,这体现了远征军在绝境中对战友的敬重与不舍。
时至后世,中国退役军人和民间组织也一直在为寻回远征军战士遗骸,让他们魂归故里积极行动着。
1943年,盟军计划反攻缅甸。
中国驻印军队与滇西远征军分别整训扩充,收拢残兵扩充新兵。
1944年,滇西远征军强渡怒江,以惨烈的牺牲攻克腾冲、松山等据点,打通中印公路,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尤其是松山战役,彼时战事紧急,兵源需求大,中国的青壮牺牲到要让青少年一代都加入到惨烈的抗战中来。
许许多多未成年的小战士们为保家卫国踊跃参军。
他们来自西南各省,最小的年仅十二岁,因此被称为娃娃兵。
这场危及华夏存亡的战争,已经打到了要让娃娃们也加入到战争中来。
这场极为惨烈的松山战役中,因装备、训练与经验不足,娃娃兵们付出巨大牺牲,其英勇无畏精神成为抗战极其悲壮而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