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第二艺术
第262章 甲午战争(第3页)
如果清朝继续坚持作战倒也有望靠着持久战拖垮日本。
但正值慈禧六十岁大寿,慈禧为了息事宁人求安宁,说什么也不打了。
最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条约包括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并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同时开放港口作为日本对清朝的通商口岸。
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政府全年财政收入为8000多万日元,约合5000多万两白银。
一次战争赔款就相当于日本足足四年的财政收入。
这让日本有了充足的军费迅速扩张军力,也为之后继续侵略清朝提供了极大助力。
后来因为英法德的干涉,清朝又以三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日本现下实力不足,殖民统治成本颇高,且要防备清朝反攻,也就欣然接受了这三千万两白银。
当时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约为8103万两白银。
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对清政府来说负担也极为沉重。
但清政府在连年战乱和赔款下,反而能够做到财政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由来就是从百姓身上割肉的。
此次自然也不会例外。
清政府便继续增加田赋的征收额度,农民需缴纳更多粮食和钱财。
并对国内的货物征收厘金,即通过在货物运输、销售等环节设卡抽税,导致商品价格继续攀升,丝毫不顾及百姓活不活得下去。
尽管如此搜刮,清朝还是凑不齐数目如此庞大的赔款,便以通商口岸的税收做抵押,以高利贷形式向俄法英德借款赔钱。
这使得清朝民间的出口贸易成本颇高,大量的海外市场被列强们掌控,清朝的工业生产进步空间进一步被遏制。
列强们也依靠吸大清的血与全面扩大工业生产能力,快速步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工业开始进入电力和内燃机时代。
清朝因其腐朽落后,彻底错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华夏文明由此全面落后于西方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