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页)
古籍文献包括:
圆明园文源阁所藏的《四库全书》被破坏和抢掠,还有《永乐大典》也被掠走。
皇家珍宝包括:
两米多高、通体镶嵌绿宝石的青铜鎏金佛塔、红珊瑚狮子、康熙五彩人物故事大盘、金胎画珐琅西洋人物开光执壶、温盆等。
此外,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康熙玉如意,大英博物馆藏有白玉马。
园林建筑构件及陈设包括:
包括圆明园的宫廷肩辇,建筑装饰构件、家具、摆件等,其中作为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十二生肖报时喷泉”的十二生肖铜首喷头也被英法联军拆下掠走。
他们将圆明园中能够带走的珍宝全部洗劫一空,甚至为抢夺宝物互相扭打。
拿不走的就打砸焚毁,以此发泄在侵华战争过程中遭受的兵力损失。
通过焚毁圆明园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皇家园林,也是在彰显武力,摧毁清朝统治者的尊严和自信,迫使清政府在后续谈判中完全屈服,接受英法提出的苛刻条约和要求。
火烧圆明园后,清政府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清英北京条约内容包括:
确认此前签订1858年签订的各项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天津成为新的通商口岸,便于英国等西方列强进一步对华北地区进行经济侵略。
清朝割让九龙司南部界限街以南连同昂船洲在内的地方给英国,扩大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地范围。
清政府需赔偿英国军费600万两白银以及英商的损失200万两。
允许华民自愿与英民立约,赴通商口岸乘坐英国船只出洋做工,使得华工出国务工合法化。
清法北京条约包括:
明确此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依然有效,保障法国在华已取得的特权。
清政府赔偿法国白银800万两,赔款交清后,法军才退出所占之地。
清帝发布上谕,允许各处军民传习天主教等,赔还前谋害奉天主教者时被充的天主堂等教产,且法国传教士可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教堂。
凡有华民自愿出口到法国所属各地或外洋别地承工,准其与法民立约,地方大吏应与法钦差大臣会定章程,保护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