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不满足已得到的特权和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虚弱无能犹如待宰肥羊的清朝市场。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12年英国曲解清美《望厦条约》中修约条款,要求全面修改《南京条约》。

 法国和美国也呼吁修约, 但清政府拒绝,谈判无果。

 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12年,美再次提出修约,仍被拒,西方列强遂决定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同年,英国和法国发动侵华战争。

 (前情提要: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美国派舰队来中国沿海护侨,得知《南京条约》签订后,也要求像英国一样的通商特权待遇。

 迫于美国施压,清政府于1844年7月3日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美国由此也得到了在清朝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大港口的居住贸易权。

 法国也同样是觊觎英国拥有的特权,便在1844年8月,派八艘兵船到澳门,采取恫吓、讹诈等手段,提出援引英、美先例订立条约的要求,10月24日,迫使清政府签订《黄埔条约》。

 也就此拥有了和美国一样的,可在五大口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兵船等,其家产、财货由清政府保护。)

 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名英法联军侵华战争正式爆发。

 英法联军先是攻打广州,之后沿海北上,直逼天津、北京,一路烧杀抢掠。

 同时还有美国、俄国在背后支持与趁火打劫,也参与了部分利益瓜分环节,本质还是一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1860年8月,英法联军增派兵力,清军虽顽强抵抗但最终失利。

 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

 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圆明园历经数代皇帝经营,是华夏文明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园内众多建筑、园林景观以及大量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但英法联军的士兵一同疯狂洗劫圆明园。

 被洗劫的书画珍品包括: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马远的《山水再游图》、李公麟的《华岩变相图》、范宽的《携琴访友图》、燕文贵的《群峰雪霁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