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火器到火炮的发展

 天幕以图纸和视频的方式详细介绍了硝酸钾、硫磺、白糖的提纯炼制,以及炸药包、木柄手雷、地雷的制作过程。 

 这些还算是简单的。 

 接下来就延伸到稍稍复杂一点的了。 

 【后来的人们根据火药爆炸瞬间带来的推动力,在突火枪的基础上,让此类火器走向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 

 一个往越来越大,装药量越来越多的铳炮、乃至大炮发展。 

 一个往精准化和连续发射上发展。 

 早期的火器都很粗糙,火药本身也存在纯度不高,燃烧不充分有残余需清理等问题。 

 使得在发射一次攻击后,必须要经过清理火药残余、重新装药、装弹等步骤,才能进入下一次发射。 

 步骤繁琐,攻击频率实在不高。 

 于是古代的工匠们,将火器往单次发射创造更高杀伤与杀伤范围上去思考。 

 此后突火枪的装药室变大,枪管变厚。 

 并在枪中单次装入更多火药和弹丸。 

 点燃后同时喷发出密集的弹丸。 

 如此改良后的突火枪无需多少准头,只要大致方向对,且在射程范围内,敌军必然非死即伤。 

 这便是霰弹枪的雏形。 

 不过因为火药质量不够,工匠对气密性考虑不充分等原因,使得这种散射突火枪射程很近,且装药和清理会更麻烦。 

 除非是在攻城战中,否则在战场上远不如弓箭的射程。 

 于是工匠们又在射程和威力上进行更大胆的创新。 

 不再以单兵武器作为这条路径的研发目的。 

 而是跳出枪的范围,使用浇铸技术制造大型的铜铸或铁铸火炮。 

 这类火炮因为是实在笨重,必须使用战车或器械运载,要么直接安装于城墙之上,非常缺乏机动性。 

 不过威力非常大。 

 如明朝红衣大炮,炮弹多为石、铁、铅等动辄数十斤的实心炮弹,最远能射两公里,炮弹所过之处人马俱碎,攻城破门亦是绝佳利器。 

 如果是铁珠、碎铁片等霰弹,亦可射百米或数百米。 

 如果是链弹,即用铁链将两颗小炮弹串联起来,铁链会在飞行过程中旋转。 

 放平炮口平射,既有不俗的射程,又能增加一定的攻击范围。 

 尤其用于海战之中,一旦破坏敌船桅杆或船帆,便可使敌依靠风帆航行的战舰失去航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