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安史之乱(二)

 【高仙芝和封常青被处死后,年逾五十一岁的哥舒翰,临危受命镇守潼关。 

 与高仙芝和封常青一样,身为名将的他们都选择了严守潼关,据守不出,等候大唐各路支援兵马对倾巢而出占领洛阳的安禄山形成包围,届时再以绝对优势的兵马一举歼灭叛军。 

 但是这个稳妥无虑的战略,却被李隆基反感。 

 而哥舒翰也因诱杀杨国忠在军中的心腹,并吞并其军队,导致与杨国忠存在严重的矛盾。 

 杨国忠便在此时大力帮了安禄山一把。 

 诬陷斩杀大唐将领的哥舒翰,如若再不出战平定叛乱就有谋反自立之嫌。 

 一道道命令不断催促着哥舒翰出关与安禄山决战。 

 而原本中风瘫痪导致半身不遂的哥舒翰,因为临时受命对军中的掌控能力并不强。 

 即便吞并了杨国忠心腹的军队,军中将领也仍然相互争权,互不统属,军队指挥混乱难以发挥真正的作战能力。 

 如若再放弃潼关这道屏障,主动出战,又极容易兵败导致潼关失守,进而致使潼关之后的长安都恐将不保。 

 可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对哥舒翰起了极大的猜疑,甚至已经在心中将其认定为了叛逆。 

 于是明知这是杨国忠的阳谋,哥舒翰也不得不率军主动出潼关与安禄山决战。 

 结果便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大败。 

 哥舒翰麾下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哥舒翰手下溃兵担心回去长安后也会像高仙芝、封常清一样被问罪处死。 

 于是他们劝说哥舒翰投降安禄山,哥舒翰誓死不从,手下溃兵便将其绑到了安禄山大营。 

 潼关就此失守,哥舒翰也被迫投降了安禄山。 

 一年后洛阳被唐军收复,哥舒翰被安庆绪匆忙处死,哥舒翰死后被大唐追赠为太尉,追谥武愍。 

 (因为哥舒翰被安庆绪杀害,且与杨国忠敌对有被抹黑造谣的可能,所以有说法哥舒翰并未投降,或者假降。) 

 潼关被破,二十万大军尽失,大唐京师长安危在旦夕。 

 而原本三面被围,绝处逢生的安禄山兴奋至极,立即率领大军兵近长安。 

 震惊不已的李隆基,白天还扬言要御驾亲征,到了晚上却又急忙带着杨玉环和最信任的皇子皇孙大臣们急忙逃出长安前往西蜀。